南歌子 游赏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

有这样的记载 :“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

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

”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更多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朝代:作者: 苏轼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雪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注释原题: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

朝代:作者: 苏轼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老人但目击,侍者方足茧。

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五

南都妙峰亭

朝代:作者: 苏轼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钚。

池台半禾黍,桃李余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史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邀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临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出处苏轼诗集 卷十五

卜算子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占山亭二首

朝代:作者: 苏轼

尚父提封海岱间,南征惟到穆陵关。

谁知海上诗狂客,占得胶西一半山。

我是胶西旧使君,此山仍占与君分。

故应窃比山中相,时作新诗寄白云。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九

占春芳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

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卢山五咏 三泉

朝代:作者: 苏轼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出处苏轼诗集 卷六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朝代:作者: 苏轼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出处苏轼诗集 卷六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朝代:作者: 苏轼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

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出处苏轼诗集 卷六

5152535455 共34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