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朝代: 清 作者: 黄景仁 体裁: 七绝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展园次兄遗札 朝代: 清 作者: 吴麐 体裁: 七绝 草绿池塘梦已残,西堂无复共盘桓。空余怀袖三年字,零落银钩忍眼看。 已亥杂诗 91 朝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北俊南孊气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聪。可知销尽劳生骨,即在方言两卷中。注释凡驺卒谓予燕人也,凡舟子谓予吴人也,其有聚而轇轕者,则两为之舌人以通之 度大庾岭 朝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体裁: 七律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早发沔县遇雨 朝代: 清 作者: 曾国藩 此身病起百无忧,敢为艰难一怨尤。晓雾忽飞千嶂雨,西风已作十分秋。近知地利其堪恃,早信人谋不自由。昨日定军山下过,苍天一望故悠悠。 春梦歌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五绝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注释注释:[评介]这是宝玉初入“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一支歌,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钩心斗角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大观园的儿女好景不长的暗喻。但诗中所表露的梦随云散,花逐水流的情调显然是虚无缥渺,荒诞不稽,充满了神秘色彩与佛老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一种劝人消极处世,及时行乐的作用。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害的,消极的,应当加以识别,批判。 出处......更多 木兰花慢 武林归舟中作 朝代: 清 作者: 董士锡 体裁: 词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杏帘在望 朝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释注释:1.“杏帘”二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杏帘”从唐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来,见前宝玉题额注。招,说帘飘如招手。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客”的所见所感来写。2.“菱荇”二句——种着菱荇的湖水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没有......更多 梦里青山图为桐上人题 朝代: 清 作者: 冷士嵋 体裁: 七绝 片云孤鹤寄人间,心自禅空梦自闲。莫把画图看作画,画中山是梦中山。 温甫读书城南寄示二首 朝代: 清 作者: 曾国藩 岳麓东环湘水回,长沙风物信佳哉!妙高峰上携谁步?爱晚亭边醉几回。夏后功名馀片石,汉王钟鼓拨寒灰。知君此日沉吟地,是我当年眺览来。 678910 共22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