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朝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出处全唐诗:卷539-67 明月湾寻贺九不遇 朝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体裁: 杂言 楚水日夜绿,傍江春草滋。青青遥满目,万里伤心归。故人川上复何之,明月湾南空所思。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出处全唐诗:卷151_78 明月照高楼 朝代: 唐 作者: 黄滔 体裁: 五排 月满长空朗,楼侵碧落横。波文流藻井,桂魄拂雕楹。深鉴罗纨薄,寒搜户牖清。冰铺梁燕噤,霜覆瓦松倾。卓午收全影,斜悬转半明。佳人当此夕,多少别离情。出处全唐诗:卷706-9 早秋游山寺 朝代: 唐 作者: 李咸用 体裁: 五律 闲卧云岩稳,攀缘笑戏猱。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出处全唐诗:卷645-19 春归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注释据鹤注,此下诸诗,皆广德二年季春归成都时作。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①。别来频甲子②,归到忽春华③。倚杖看孤石④,倾壶就浅沙⑤。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⑥。(此春归景物。花竹之间,春华如故,是堂前近景。沙石之外,鸥燕悠然,是溪前远景。下一静字,使远、浮二字......更多 春日忆李白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释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更多 月下独酌其三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三月咸阳城。 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注释注释:三月咸阳城。 ( 城一作时 )千花昼如锦。( 上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出处全唐诗:卷182_6 望天门山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更多 望庐山瀑布其一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出处全唐诗:卷180_18 杂曲歌辞·突厥三台 朝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体裁: 乐府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出处全唐诗:卷26_59 9192939495 共413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