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

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近黎明。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李白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5-46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

姑苏台:在吴县西三十里姑苏山上,为吴王夫差所筑,上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盛陈音乐,日与西施为水嬉(见《述异记》)。

“乌栖时”,乌鸦停宿的时候,指黄昏。

吴王:即吴王夫差。

夫差败越国,纳越国美女西施,为筑姑苏台。

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据《述异记》,台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三年乃成。

内充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造千石酒钟,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吴王日与西施为长夜欢。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吴歌楚舞:吴楚两国的歌舞。

“青山欲衔半边日”,写太阳将落山时的景象。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其制,用铜壶盛水,水下漏。

水中置刻有度数箭一枝,视水面下降情况确定时履。

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象。

“东方渐高”,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李白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5-46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

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

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

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

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

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

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续写吴宫荒淫之夜。

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衷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

“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

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

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

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

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

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

“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

”“高”是“皜”的假借字。

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

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

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

《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

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

……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这是颇能抓住此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

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

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

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夏别宋之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

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

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

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

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

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

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

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

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

下句写江猿的啸声。

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

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

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

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此即所谓言在意外。

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

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

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

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

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

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

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24

上三峡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

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

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

乌夜啼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67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67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67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参考资料: 1、 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0-221

公无渡河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

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箜篌所悲竟不还。

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昆仑:昆仑山。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

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凭:徒步渡过河流。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昆仑:昆仑山。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波滔天,尧咨嗟。

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

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

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凭:徒步渡过河流。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箜篌所悲竟不还。

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

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

“波滔天,尧咨嗟”!

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

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

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

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

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

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

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

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

公乎!

挂罥于其间!

”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

这景象是恐怖的。

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

那“公乎!

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

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

”全诗就这样结束了。

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

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

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

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

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

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参考资料: 1、 潘啸龙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0-132

自遣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与朋友对饮,不知不觉已经暮色昏暗,落花洒满了我的衣衫。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醉意朦胧在溪边月光下散步,鸟都归家了,路上行人也很稀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临路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6-317 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278-279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路:应为“终”之误。

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

中天:半空。

摧:摧折。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

左袂,即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6-317 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278-279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路:应为“终”之误。

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

中天:半空。

摧:摧折。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

左袂,即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6-317 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278-279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

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

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

“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

“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

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

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

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

“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

“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

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

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

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

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

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

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

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

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

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278-279

流夜郎赠辛判官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当时夫子清晨红颜,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

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气岸:犹意气。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麒麟殿:汉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

”淹留:停留。

淹,滞留。

玳瑁筵:筵,席也。

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

后用作大赦之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

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气岸:犹意气。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当时夫子清晨红颜,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麒麟殿:汉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

”淹留:停留。

淹,滞留。

玳瑁筵:筵,席也。

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

后用作大赦之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

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花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

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

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

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

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

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

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

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雷,安史之乱爆发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

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

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

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

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

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

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流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

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

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

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的痛苦。

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

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136-137 2、 林莽注评.李白诗选:黄山书社,2007.10:69

古风·其五十九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

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

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

写荷之美,综以“艳”、“鲜”;

分以“花”、“叶”、“色”、“香”;

陪以“朝日”、“绿水”、“青烟”。

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

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陌上桑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

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

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3132333435 共8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