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词 文
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文翻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
可怜心事太峥嵘。
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排列着火把宴饮归来,酒还没有醒,夜晚的街道十分安静,马蹄声也显得很轻快。
只见月色洁白,远处的渔火发出点点青光。
从醉里,忆平生。
可怜心事太峥嵘。
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乘醉回想平生往事,满怀抱负,志向远大,更何况像今夜这样的万丈豪情,我要摘下满天的星星装在袖子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46-50 2、 王国维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88页
踏莎行·绝顶无云 文翻赏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
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
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
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
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
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
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
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
“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
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
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
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
“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
“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
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
”“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
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
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
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
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文注
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芙蓉:荷花的别名。
萧艾:艾蒿,臭草。
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
昭昭指明亮。
争度:怎么渡过。
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1(8).
好事近·愁展翠罗衾 文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文翻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
江南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
今宵欢宴胜平时。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
江南寥落尔安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
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
今宵欢宴胜平时。
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
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2(4)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文赏
月底栖鸦当叶看。
推窗跕跕堕枝间。
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
可怜衣带为谁宽。
月底栖鸦当叶看。
推窗跕跕堕枝间。
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
可怜衣带为谁宽。
从词开端的“月底梄鸦”四个字来看,王国维所写者为眼前实有的一种寻常之景物。
可是当王国维一加上“当叶看”三个字的述语以后,却使得这一句原属于“写境”的词句,立即染上了一种近于“造境”的象喻色彩。
其所以然者,盖因既说是“当叶看”,便可证明其窗前之树必已经是枯凋无叶的树。
而所谓“栖鸦”,则是在凄冷之月色下的“老树错鸦”,其所呈现的本应是一幅萧瑟荒寒的景象。
可是王国维却偏偏要把这原属于茺寒的“栖鸦”的景色作为绿意欣然的景色来“当叶看”。
只此一句,实在就已经表现了王国维的绝望悲情之中想求得慰藉的一种挣扎和努力。
王国维所用“跕跕”原出于《后汉书》之《马援传》,本来是写马援出征交趾之时,当地的气候恶劣。
这一典实在用得极好,此“跕跕堕”三字,遂亦隐然有了一种隐喻环境之恶劣的暗示。
接着诗人写下了第三句“霜高风定独凭阑”。
“霜”而曰“高”,自可使人兴起一种天地皆在严霜笼罩之中的寒意弥天之感到至于“风”而曰“定”,则或者会有人以为不如说“风劲”之更为有力,但以为“定”字所予人的感受与联想实在极好。
盖以如用“劲”字,只不过使人感到风力依然强劲,其摧伤仍未停止而已。
而“定”字所予人的感受,则是在一切摧伤都已经完成之后的丝毫无挽回之余地的绝望的定命。
正如李商隐在其《暮秋独游曲江》一诗中所写的“荷叶枯时秋恨成”之“恨成”。
以上前半阕的三句本是写景象为主,然而王国维却写景之中传达了这么丰富的感受和意蕴,遂使得原属于“写境”的形象同时也产生了“造境”的托喻的效果。
“觅句心肝终复在”一句,这句从表面看来也是写作词之用心良苦,与“为制新词”一句的意思似颇为相近日但却因其用字与句法的安排,而蕴含了给读者更多感发的潜力。
首先“觅”字从一开始就暗示了一种探索追寻的努力则是“心肝”二字又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感受。
再说其下面的“掩书涕泪苦无端”一句。
后句所谓“无端”者便有迹可寻,因而其悲感遂亦有了一种原因为与限度,所以其感人之力遂亦如此。
至于“苦”字加强了“无端”之感,是欲求其端而苦不能得之意,如此遂使其涕泪之感。
最后一句引用柳永名句,强加于上,略显俗套,但意思更进一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