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妙玉乞红梅 文注赏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开樽:动杯,开始喝酒。
樽,酒杯。
句未裁:诗未做。
裁,裁夺,构思推敲。
寻春问腊:即乞红梅。
以“春”点红,以“腊”点梅。
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大士:指观世音菩萨。
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
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孀娥:即嫦娥,比妙玉。
槛外,栏杆之外。
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
”(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
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
“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
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
”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
”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
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
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
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
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
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
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
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
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
“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
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
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
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
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
”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
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
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
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
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
“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
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
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白海棠 文注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
攒:簇聚。
“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
雪,喻花。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的柔媚,又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
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见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
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
亦以此喻海棠之美。
[2]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贵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宿雨:经夜之雨。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
清砧怨笛:砧,捣衣石。
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
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残菊 文注赏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余香:实即“余瓣”。
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
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
秋风:《红楼梦》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
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
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
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
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
“残菊”即“残局”,暗寓大观园少女们的悲剧命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芙蓉女儿诔 文翻注译赏
咏红梅花得“梅”字 文注赏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
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
”痕,泪痕。
以血泪说红。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
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
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
“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
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江北”二句:意思是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
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
当时还是冰雪天气。
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
漫,莫,不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
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
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
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
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
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
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
“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红梅花得“红”字 文注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芳菲:花草香美。
“冲寒”句: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魂飞”句: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
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
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
“霞隔”句: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
见《龙城录》。
用“霞”喻花红。
用“隔”、“未通”,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绿萼”二句: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
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所以说“添妆”,与下句取喻相类。
《增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仙人”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
”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
宝炬,指红烛。
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
”缟仙,原本比喻梅花。
扶醉,醉须人扶。
以“醉”颜点出花红。
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
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
”也借以喻花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看来”句:包含二义:一、花色美丽,不同寻常;
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排除,是为了说红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香菱咏月·其二 文翻赏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
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
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
诚如宝钗所评论的。
“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
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
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
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
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
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
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
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
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
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薛宝钗咏白海棠 文注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
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
以人拟,“痕”是泪痕;
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
“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
“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
“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红梅花得“花”字 文注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
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
余雪,喻白梅。
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落霞,喻红梅。
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闲庭,幽静的庭院。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
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
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
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
泛,飘浮,乘舟。
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
《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
”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
槎,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瑶台:仙境。
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
”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