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拼音:ku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发病年龄以20-40岁者居多。 二、症状 粘液血性腹泻为活动期的典型症状,并与病变的轻重有关。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粪中含有血、脓和粘液严重者粪便往往是血水样。粪便也可正常或硬而干燥,但在排便时或2次排便间可有血液和粘液排出。腹痛及腹部压痛常局限于左下腹及下腹部。可有持续性剧烈腹痛或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如腹胀、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可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小胆管周围炎等。除小的直肠-阴道瘘以外,直肠肛周病变极少见。 三、辅助检查 钡剂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粘膜活检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大量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偶然可见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治疗: [治疗]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重型、暴发型和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忌生食水果和蔬菜,勿喝牛奶,必要时给要素膳饮食,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行胃肠外营养疗法。腹泻严重者给予苯乙哌啶2.5毫克,每日3次,或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每次1-2毫克,每日3次。腹痛者可用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1-2次。 二、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用于重型、暴发型患者。轻型用氢化可的松100毫克,加入适量甲基纤维素;或锡类散四支加强的松20-30毫克,每晚保留灌肠1次。中度偏重者给强的松,每日40-60毫克,1-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可每周减5-10毫克。重型用氢化可的松,每日300毫克,静滴;若未接受过类固醇治疗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每日75-IOOU,静滴。一般静脉给药7-10日。 (二)柳氮磺胺吡啶 为轻型患者的首选药,也用于重型患者激素治疗撤停过程中的维持治疗。每次1-2克,每日3次,维持量每日1-2克,疗效确切。 (三)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用于慢性持续或复发患者。每日1-1.5毫克/千克,分次口服。多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四)中毒性巨结肠的处理 在于早期发现并采取如下措施。停用一切止污剂,每2-3小时翻身。禁食水,经鼻插入一根胃管行间歇性吸引。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并行胃肠外营养疗法。氢化可的松每日300毫克,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每日120U,静滴。应用氨苄青霉素,每日6-8克,静滴;或甲硝唑及其他有效抗生素,以防治感染。 三、手术治疗 (一)适应症 急性穿孔、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和急性中毒性巨结肠症;病情严重,在积极的内科治疗下病情继续迅速恶化,或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有癌变或可疑癌变;有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结肠已形成纤维性狭窄,失去正常贮便功能而致持续性腹泻者。 (二)手术方式 病变广泛累及全部结肠和直肠的病人须作全结肠和直肠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病变局限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结肠段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直肠和左半结肠切除术。病情严重,患者全身情况差时可采用分次手术。一期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大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双造口术;临时性单纯回肠造口术;回肠造口,横结肠、乙状结肠侧壁造口减压术等。待症状减轻,病情稳定后,再施行二期手术切除残留的病变肠段。

相关信息: [预后] 一般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可反复急性发作,预后较差。轻型和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暴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大于60岁者预后甚差。

溃疡性结肠炎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以溃疡为主的慢性结肠炎。

[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

主要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并与遗传因素有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jibing/1/78165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