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ng
症状: 一、发病 本病冬春季多发,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患者常有接触史。 二、症状 急性起病,常有发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充血,软腭有细小密集红疹和出血点,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1-2日后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上胸部,自上而下很快蔓延至四肢,重者手掌及足底也有;皮疹为弥漫性细小点状,以后隆起,有的呈鸡皮样,密布呈普遍红晕,疹间无正常皮肤;肘前、腋部、腹股沟等处较密集;皮疹出现后2日内达高峰,一星期后开始脱屑、消退。重症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及脓毒血症。幼儿本病不典型,后期易并发肾炎及风湿热。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D因拭子或伤口处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主要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 二、病原治疗 首选青毒素,轻者每日80-160万U,分2次肌注,连用10日;重症每日200-600万U,静滴,至少连用10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中毒型伴休克者应静脉给足量青霉素,并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氧、输入新鲜血等。
相关信息: [预防] 病人隔离治疗。目前尚无供临床使用的菌苗。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A组p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染。
拼音:lio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冬春季多见,可呈散发或流行,多发生于儿童。 二、症状 (一)典型流脑 约占90%。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脑膜刺激征,重者惊厥或昏迷。婴幼儿表现为囟门隆起,张力增高。2-5日后进人恢复期。成人可仅表现为慢性脑膜炎双球菌性败血症。 (二)暴发型流脑 少数患者呈暴发经过,中毒症状明显,意识障碍严重,淤斑融合成片,很快进入休克,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可正常。 (三)脑膜脑炎型流脑 表现为严重脑实质损害,惊厥反复或持续出现,迅速进入昏迷,锥体束征常阳性,严重者可出现脑疝。 三、辅助检查 咽拭子及血培养,皮肤瘀点或脑脊液沉淀涂片染色镜检,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合并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流质软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烦躁不安或惊厥者可予鲁米那0.2克,或安定10毫克,肌注,或口服10%水含氯醛10毫升。 二、抗菌治疗 青霉素每日20-40万U/千克,分次静滴。磺胺嘧啶每日四克,分4次口服或静滴,首剂加倍,与等量碳酸氢钠合用,联用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每日4-6片,分2-3次口服,5-7日为一疗程。氯霉素每日1-2克,分4次口服或静滴。也可用头孢噻肟等。 三、防治并发症 暴发型中毒症状有休克趋势者可应用氢化可的松每日300-500毫克,疗程2-3日,休克纠正后停药。积极抢救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脑炎型所致的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普通型预后良好,暴发型病死率较高,小于1岁的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差。部分病人可遗留耳聋、失明、动眼神经麻痹、肢体瘫痪。癫痫或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 病人隔离治疗。易感者皮下注射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0.5毫克,可预防发病,或采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作药物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 本病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咳嗽、喷嚏、说话时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该菌由鼻咽部粘膜侵入血流产生败血症,部分细菌侵入脑脊髓膜产生化脓性炎症。
拼音:hui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类。 二、发病 冬末春初为虱传回归热流行季节,潜伏期2-15日,平均7日。4-8月是蜱传回归热流行季节,潜伏期4-9日。在流行地区、虱类蜱类滋生场所旅居史。 三、症状 (一)虱传回归热 起病多急骤,患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达38.5-40度,大多呈稽留热。发热持续6-7日,体温骤降进入间歇期。间歇期患者常大汗淋漓,甚至虚脱。一般间歇9日左右以上症状又复发,但病情较轻,热程较短。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皮肤出血点及淤斑等。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甚至出现黄疸和肝脾肿大。 (二)蜱传回归热 蜱叮咬处有紫红色皮疹,中央隆起,抓破则继发感染,并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作症状大致类似虱传回归热,但症状较轻,热程较短,复发次数较多,热型较不规则。病后期常出现眼及神经症状,如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脑脊髓受累表现。 四、辅助检查 血液、脑脊液及骨髓检查螺旋体可助诊断。 五、并发症 最常见的为肺炎,还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中耳炎、腮腺炎、关节炎,偶见脾破裂出血和脑炎、脑膜炎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酌情补液。毒血症严重者可短期内给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药物治疗 四环素为首选药,每日2克,分4次服,连服5日后减半量,继续服用5日。10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四环素,可改为红霉素。不能口服者静滴给药。强力霉素0.2克,1次性顿服有效。治疗前可口服强的松或静注氢化可的松。
相关信息: [预后] 儿童患者预后良好。病死率约2%-6%。 [预防] 虱传回归热应灭虱,患者隔离;蜱传回归热应防鼠灭鼠,防蜱灭蜱。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
经虫媒传播,即虱传及蜱传。
在虱传回归热中患者是传染源,在蜱传回归热中鼠是主要传染源。
拼音:yi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儿童占90%。多见于夏秋季,常在集体机构如军队、幼托所呈小型流行,并有家庭聚集性。潜伏期为4-14日,平均为10日。 二、症状 (一)急性腹泻 多见于免疫功能健全的儿童、青年及旅游者。主要为水样腹泻,出现水样蛋花便、黄色粘液便、绿色水样便和黄色稀便,少数伴脓血或有恶臭,每日4-10次,且昼少夜多、,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鸣、食欲减退、发热及头痛等。 (二)慢性腹泻 多见于免疫功能缺损者。通常症状多,病情重且持续时间长。有的表现为持续霍乱样水泻,失水量一般每日3-6升,可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尚有厌食、腹痛、恶心、全身无力、低热及营养不良等。 (三)肠外表现 在免疫功能缺损患者中偶有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出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胆道感染包括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 三、辅助检查 粪便检查、肠组织活检、血清学检测对诊断有所帮助。
治疗: [治疗] 免疫功能健全患者一般无须药物治疗,急性腹泻次数较多者应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大蒜素20-40毫克,口服,每日3次,6日为一疗程。免疫功能缺损者患本病,必须用药物治疗。一般选用螺旋霉素每日1-2克口服,两星期或更长时间可有效。腹泻严重者可适当应用复方苯乙哌啶或苯哌酰胺。近来有人采用注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转移因子及口服高效价免疫的牛初乳有效。
相关信息: [预防] 有腹泻疾病的幼龄动物,尤以小牛、小山羊应用10%甲醛溶液、5%氨水均能使卵囊的感染力消失。加热65度以上30分钟或零下70度低温均可破坏卵囊的感染性。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污染用具应加热杀虫。
隐孢子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我国自1987年发现本病以来,已陆续报道了600例以上。
[病因] 本病由隐孢子虫引起。
农村以小牛为主要传染源,城市以小狗、小猫为传染源,病人也是传染源。
多通过污染的食物、用具和人际间接触而经口腔、空气飞沫等感染。
拼音:he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潜伏期较长,多在3-6个月,短者可不到1个月,长者可达数年。有中华白蛉叮咬史。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肿大、色素沉着,部分可出现双峰热,鼻衄和牙龈出血。脾脏肿大,通常病后2个月脾脏可达肋缘下,3-4个月至肋缘与脐水平线之间,5-6个月接近脐线,且质地渐变硬,无明显压痛,晚期可伴脾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及色素沉着,1-2年后患者极度消瘦,显著贫血,可有营养不良性水肿,面额部、口角皮肤及颊粘膜有色素沉着,晚期可有黄疸及肝硬化。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做脾穿刺涂片查找利杜小体。 四、并发症 黑热病晚期可继发肺炎、齿龈溃烂及走马疳等细菌感染。还可合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发热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严重贫血者可多次小量输血。 二、药物治疗 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为首选药,常用6日疗法,成人总量90-120毫克/千克,儿童150-180毫克/千克,平均分成6次缓慢静注,每日1次。未愈者于第一疗程结束后半个月采用8日疗法,并将用药剂量增加1/3,可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抗锑患者可采用戊烷脒或羟二脒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及时治疗,病死率可小于1%,但可复发,复发率达7%。有并发症者预后差。 [预防] 在流行区白蛉繁殖季节前,普治及根治病人。山丘地带及时查出病犬,捕杀并掩埋。敌敌畏、敌百虫、二二三或溴氢氯酯喷洒灭白蛉。个人防护用蚊帐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涂皮肤,以防白蛉叮咬。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病因] 本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传染源是患者及病犬,中华白蛉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雌蛉夜晚叮咬吸血传播。
少数也可经口、破损皮肤、胎盘或输血传播。
拼音:qi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急性中毒有汽油接触史如炼油厂蒸馏设备故障,进入油塔或清洗油罐防护不周等。慢性者有长期接触汽油职业史如炼油业、橡胶业等。 二、症状 (一)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麻醉症状如头晕、酒醉样感、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如谵妄、昏迷、四肢抽搐。少数患者发生脑水肿,可有颈项强直,也可有中枢性高热及病理反射。液态汽油直接进入呼吸道可致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和渗出性胸膜炎。 (二)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神经、消化与血液等多系统受累,头昏、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喜怒无常、兴奋与抑制交替等神经功能紊乱,少数往往伴有四肢远端麻木,呈手套袜套样浅感觉障碍。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贫血,白细胞减少。皮肤干燥、领裂、角化、皮炎、毛囊炎与月经紊乱。
治疗: [治疗] 急性中毒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误服者用橄榄油或温开水洗胃并灌肠。呼吸困难者吸氧,人工呼吸或应用呼吸兴奋剂。抽搐、精神不安者用镇静剂,可给异丙嗪25-50毫克,肌注。脑水肿、肺水肿者用地塞米松,5-10毫克,肌注,每4-6小时1次,20%甘露醇1-2克/千克,快速静滴,每6-12小时1次。吸人性肺炎按肺炎处理。慢性中毒应对症治疗。
相关信息:
汽油中毒较为多见。
[病因] 汽油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以蒸气状态经呼吸道吸收。
拼音:chang
症状:红斑、皮肤瘙痒,常有小疱、内有清亮液体;最终破裂。发热患者常有肿胀,严重疼痛部位有液体潴留。在足底或手掌有少许皮疹。
治疗: 治 疗 常规治疗 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用如抗组织胺药,苯唑卡因,氢化可的松来治疗皮疹。可的松药膏能减轻瘙痒,尤其是在接触毒物20小时内,口服皮质类固醇或抗组织胺药也能减轻症状。但这两个药物都有副作用。如果用抗组织胺洗液,则不能同时口服该药,否则常使病情更严重。如因发热而出现并发症,则要就医。如果病情严重,医生可采用注射泼尼松龙,或其他类型皮质类固醇治疗。 辅助治疗 和常规治疗措施一样,各种可选择治疗也有助于减轻瘙痒和肿胀,除特异性治疗外,据说注射维生素C能减轻症状。 家庭治疗 ◆接触后15分钟内用肥皂和水冲洗接触的皮肤。 ◆用炉甘石洗剂或其他常用药减轻瘙痒。 ◆无菌纱布包扎水泡预防感染。 ◆用水和燕麦片、中烤苏打制成一种糊状物涂在皮疹上,也可用中烤苏打和榛子制成糊状物。 ◆用尽可能热的水洗皮疹,瘙痒将很快加重然后减轻,在几小时内无瘙痒。 预防 最好的预防办法是认识这些有毒的植物,不与他们接触。如怀疑和有毒的植物接触过,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衣物、皮肤、鞋子和工具等,把有毒的树脂冲洗掉。如果将去有毒植物的乡村可带一种保护性溶液。吃有毒常春藤的叶可以增加免疫力纯属无稽之谈。永远不能吃这些野生植物,许多植物可以引起人体严重的反应。
相关信息: 家庭治疗 ◆接触后15分钟内用肥皂和水冲洗接触的皮肤。 ◆用炉甘石洗剂或其他常用药减轻瘙痒。 ◆无菌纱布包扎水泡预防感染。 ◆用水和燕麦片、中烤苏打制成一种糊状物涂在皮疹上,也可用中烤苏打和榛子制成糊状物。 ◆用尽可能热的水洗皮疹,瘙痒将很快加重然后减轻,在几小时内无瘙痒。
毒性常春藤、橡树、漆树可引起死亡,尤其是以接触性皮炎为表现的过敏形式。
皮疹多在2天内、最多在5天后开始消退,约1周到10天左右消失。
对接触毒物而发病者,靠免疫是不行的,因为可能在某时某地有气疫,但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是由受损而发病。
病 因 有毒的常春藤、橡树、漆树的叶、茎根中有树脂、漆酚,皮肤只要接触少量漆酚,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漆酚可被指甲、动物毛......更多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四种类型,即支气管炎型、肺炎型、变态反应性曲菌病和曲菌球。 二、病史 有长期接触曲菌的职业史,如鸽禽饲养者、酿造工人等;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炎或肺脓肿等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者。 三、类型及其症状 本病由于类型不同,其表现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 (一)支气管炎型 (二)肺炎型 原发性感染少见,常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肺部呈广泛性或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可伴肉芽肿及脓肿形成。急性期表现为高热、咳嗽、咳脓性痰,有时痰中带棕色颗粒;慢性期表现类似肺结核,有低热、咳嗽、消瘦、乏力等中毒症状。少数病情危重的患者,病变可播及全身脏器,称为播散型曲菌病,预后很差。 (三)变态反应性曲菌病 对曲菌过敏者,吸人大量曲菌孢子后,引起曲菌性气管支气管炎,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及反复的哮喘发作。 (四)曲菌球 常发生在慢性肺部疾病所伴有的空腔内如肺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一般不导致全身症状,可有刺激性干咳,有时反复咯血。 四、辅助检查 X线胸部断层摄影或CT检查、痰涂片或培养、血清沉淀试验或琼脂弥散试验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治疗: [治疗] 一、原发病的治疗 首先治疗原发病。 二、抗真菌治疗 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进行治疗。 (一)支气管炎型 可用多聚醛制霉菌素雾化吸人,每次5万U,每日1~2次。或两性霉素B,每次5毫克,加蒸馏水20毫升雾化吸人,每日1"2次。 (二)变态反应性肺曲菌病 用支气管解痉剂如舒喘灵,每次2.4-4.8毫克,每日3次。哮喘严重者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曲菌球 抗真菌药治疗多无效,可按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有反复咯血,可行手术切除。 (四)曲菌性肺炎 多需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相关信息:
肺曲菌病主要由烟曲菌引起。
[病因] 烟曲菌常寄生在人体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或因职业因素长期吸人大量曲菌孢子,可造成呼吸道感染。
拼音:lei
症状: [诊断] 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10。常在40岁以下发病。冬季与情绪激动时发作。发作时手指肤色先变白、继而发紫,约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伴烧灼、刺痛感。其中以小指和无名指最多受累,拇指很少受累。下肢趾端受累者也较少见。发作间歇期常无明显症状。个别病情严重者,发作可呈持续状态。长期发作可致皮肤萎缩、溃疡,甚至指端坏死。早期只侵犯一侧,逐渐发展为双侧对称。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应注意冬季保温,防止局部受寒。忌酒,戒烟,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创伤,以减少发作。对雷诺现象应注意治疗原发病。 二、药物治疗 心得安每次1-10毫克,每日3次;或利血平每次0.25毫克,每日3次;或盐进妥拉苏林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烟酸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均为口服。 三、手术治疗 重者可考虑交感神经切除术。
相关信息:
雷诺综合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综合症,是指四肢末梢阵发性对称性发白、紫绀、继以充血潮红的现象。
其中原因不明者称雷诺病,而有原因可查者称为雷诺现象。
[病因] 雷诺病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脑脊髓功能失调、血液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或遗传有关。
常见的引起雷诺现象的疾病有硬皮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肋压迫臂神经丛和锁骨下动脉,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或打字、弹钢琴等职业或长期使用拐杖......更多
拼音:f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有胸骨下烧灼感或疼痛伴反酸,多于餐后、弯腰、平卧时更为明显。可有咽下疼痛或吞咽困难,咽下疼痛因进热食或饮酒刺激而加剧。长期反流可致食管狭窄而有吞咽困难。 二、辅助检查 x线钡餐检查、食管滴酸试验、纤维食管镜检查、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内压力测定或胃-食管核素闪烁显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降低胃内压和腹内压 肥胖者需减轻体重,勿穿紧身内裤,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致腹内压增高的活动如弯腰、重体力劳动,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等。睡眠时应抬高床头15~20厘米。如有恶心、呕吐、腹水及食管裂孔疝等,应及时治疗。 (二)避免用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食物和药物。 尽量减少脂肪食物的摄取,勿吃巧克力,勿吸烟、饮酒及食用过烫的饮食。避免服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安定、酚妥拉明、多巴胺、氨茶碱、烟酸、咖啡、黄体酮、前列腺素等药物。 (三)避免摄取使胃酸增高的物质 如咖啡、辛辣食物及酸性饮料等。 二、药物治疗 (一)中和或减少胃酸的分泌 氢氧化铝凝胶每次2~310毫升,每日3次;或胃舒平每次4-6片,每日3次,饭前嚼碎服;或氧化镁每次0.3-0.9克,每日3次;或西咪替丁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或雷尼替丁每 次150毫克,每日2次;或法莫 替丁每次40毫克,每晚1次;或奥美拉唑每次20毫克,每日1次。以上药物均为口服,疗程为 6-8周。 (二)应用胃肠动力激动剂 吗丁啉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每次1-10毫克,每日3次。 (三)应用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每次0.3克,每日3次,饭前嚼碎服;或思嘧哒每次3克,每日3次,餐间服;或施维舒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或麦滋林-S每次0.67克,每日3次。 三、手术治疗 对食管裂孔疝者可行疝修补手术,有食管瘢痕狭窄者可行扩张术或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粘膜的炎症。
[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包括感染、化学物质刺激、物理性损伤,或继发于食管憩室、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