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

某女校男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我在上面累得半死,而你们却在下面一动也不动。

我前后已经付出这么多了,你们到底有没有吸收到什么东西啊?

” 女学生们。

黄丝带

一天,英文老师带了录音机来上课,准备播放一首名为《黄丝带结在老榆树上》的歌。

听歌前,老师略述这首歌的故事:“一个快要出狱的犯人写信给他的妻子,请她在家门前的老榆树上结条黄丝带,以示原谅。

他坐车经过看到黄丝带便下车,否则,只好乘车继续远去。

” 听完歌后,老师让我们写下感想。

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虽然我已努力用功,但英文成绩仍不好,老师若能原谅我,请在下次上课时,头上结条黄丝带。

一见钟情

在某大学进修中文的一外国女学生用成语“一见钟情”造句:“昨晚做好全部功课,我一见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 “不对,不能将成语拆开。

”年轻的男教师纠正道。

“今晨我到校一见钟情,就向她问好。

” “词不达意,还是不对!

” “我再造一句,”她望着教师脱口而出:“我对您一见钟情……” “这次对啦!

啊?

不对、不对……”男教师脸红地说:“句子对了,对象不对。

灵灵造句

难过――我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

如果――罐头不如果汁营养丰富。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从容――我做事情,都是先从容易的事做起。

格外----老师教我们不要将字写出格外。

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了十分,真丢脸。

但是

语文老师讲解:“但是”是转折用词,就是转弯的意思。

然后让一学生用“但是”一词造句,灵灵回答:“汽车一但是就不见了。

有层次的掌声

―位年迈的校长,在给同学们讲演。

过了几个小时,校长如梦初醒他说道:“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每次讲完一层意思,都听见两波式的鼓掌?

”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专心听讲的人的掌声,吵醒了打瞌睡的人,所以引起了第二波的掌声。

“同学们我观察得对不对?

” 校长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又是一层两波式的掌声。

这时,校长也发出了笑声。

他的笑声又引来了第三波的掌声。

学生的提问

调皮的布朗因上课常开小差,在老师的提问面前总是哑口无 言,所以被同学们称为“不知道先生”。

有一次,布朗想报复一下老师,所以问:“我看见一样东西,没有腿,从厨房的地板上溜过,老师,你说那是什么呢?

” 老师想来想去,终于说“不知道”。

布朗一本正经解释道:“那是水。

虚字眼

  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

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

曰,说;

学,学习,而,虚字眼;

时,时常,习,温习;

之,虚字眼;

悦,高兴;

乎,虚字眼。

”讲完,老师问道: “你俩听懂了吗?”   “听懂了!

”李刚和魏利齐声回答。

  老师听罢很高兴、便对李刚说:“那你连起来讲一遍。

”   李刚站起来,摇晃着身子讲道:“孔子说,学习虚字眼,时常温习虚字......更多

找借口

上课时,某同学在看漫画。

老师发现了便问:你在干什么?

“我在找东西。

” “找什么?

” “找,找……”邻座的同学回答说:“找借口。

最佳答案

  老师:“一座楼房的楼梯共分四段,每段有二十级台阶,如果要登上顶楼,一共要跨多少级台阶?

”   学生:“所有的台阶!

116117118119120 共33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