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潘天寿诞辰

1897年3月14日,潘天寿出生在浙江宁江县冠庄村。

潘天寿先生是近代文人画大家,主要画花鸟,也画山水。

近代花鸟画家很多,从明朝的徐青藤、八大山人,到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几百年就出了这么几个大画家。

为什么清末民初在上海红极一时的任伯年等人,经过一段时间到现在还不被提这么高呢?

严格讲,任伯年是个作家,他以卖画为生,他有画画的本事,在技巧上很有办法,但按文人画的要求讲,他还差一截。

吴昌硕实际上50多岁跟任伯年学画,但他一动笔就超过任伯年。

他在技法上不一定比任伯年好,而文人画与作家画是不一样的。

明清500年来画花鸟画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大家的只有几个人,故齐白石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后面是齐白石,齐白石之后为潘天寿,所以,作为文人画家要求得很高,首先是人品,其次是艺品。

人品包括人的修养、文章、道德。

一般要求文人画家的文章、诗、书、画、印都得懂,都得能。

吴昌硕是这样,齐白石是这样,潘天寿也是这样,都是全能的。

潘天寿出身很贫苦,7岁时父亲死了,他在农村做过农活,下过田,车水、砍柴都干过。

他在当地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第一师范,由农村走进城市变成一个知识分子。

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以后,他接触的人多了。

师范最有名的人叫李叔同,从日本回来,修养全面,是他们的教师。

后潘到上海供职于刘海粟的美专。

刘海粟当时也是二十几岁,他们都很年轻。

就是潘到上海美专后,学校才设立国画系的,原来该校是以油画为主。

潘天寿在上海主要求师于吴昌硕,他经常利用教书空余到吴昌硕处,听他指点。

他从小就很用功,二十几岁就开始写《中国绘画史》。

他爱读书,而且好写东西,诗词写得很好,又钻研绘画史。

潘天寿很少与人争吵,很少在同事中闹意见。

吴昌硕很器重他。

潘天寿为人很正直,生活节俭,直到晚年都是这样。

他也很少卖画,一味搞学问和画画,他在艺术上非常严谨。

浙派画家重骨气,其作品一般都是剑拔弩张,锋芒毕露。

但潘天寿笔墨有力度而内涵,他有个图章,自嘲“一味霸悍”。

他的作品又与某些文人画不一样,他从不游戏笔墨,而是非常严谨,因为他的气质是这样,对什么事情都很严谨,写诗时每个字都反复推敲。

他有时一幅作品画很长时间,下笔考虑很多,这与他的文人气质和人品是一致的。

后来他一直在杭州的国立艺专教国画。

抗战爆发后,杭州艺专流亡到内地,潘天寿做过几年流亡校长,抗战后继续在任。

潘天寿的作品,无论小开册还是大幅作品都非常严谨。

他的题材有:荷花、松树、石头,里面配以鸟、鹰、八哥、麻雀,还有猫等,他主要是画花鸟。

在构图上,人们常称为造险和破险。

如一块石头,尽量往四面扩张,有的石头都快出了画边了,但是他又用动物或流水破掉。

寥寥几根线,经得住推敲,其功力来自书法。

他主要写隶书,有时又写篆书,题画非常考究,题画是他构图的一部分。

他的行书也写得非常潇洒,他的线主要得力于书法,他写字的时间多于画画。

解放后,他的画作面貌确实有所不同,以前画面上显得沉郁,1949年以后的画才开朗。

比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山如此多娇》,他重视生活,如他画了很多小龙湫的题材,都是先画速写,画当地的野花野草,是过去文人画里没有的物象,他非常好地组织在画面上。

总之,他的画,有自己的题材,他自己的笔墨,构图上从艺术要求的各个方面看又独具特色。

他的大画爱表现南方牛,丈二匹铺在地上画,与真牛一样大。

小册页画得非常严谨,我特别喜欢他的册页。

几乎没有看到过他游戏笔墨,他颜色用得少,用石青石绿,鲜艳但不媚俗,用色很讲究。

从早期到晚期,他都非常认真,他的画不是画工的画,是文人画家的画,所以潘天寿有自己的特色,不愧为与众不同的当代大写意文人画大师。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用手指作墨画 潘天寿与夫人在杭州家中作画 潘天寿夫妇与儿子潘天凯 潘天寿在作大手笔的作品;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08872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