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身亡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革命诗人。

他的创作,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 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雅可夫斯基于1893年7月7日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吉村。

他的父亲是一个林务官,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

9岁时,马雅可夫斯基进库塔伊西文科中学,后又转学到莫斯科。

1905年俄国革命对他有深刻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的罢课和游行。

1908年他参加布尔什维克党,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

他曾三次被捕入狱,在狱中还组织政治犯进行斗争,并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在本世纪初至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知识界和文学界中,流行着一种资产阶级偏见,认为革命和艺术不能相容。

年轻的马雅可夫斯基和其他许多进步作家一样,也受这种偏见的影响。

他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热情,拥护党,欢迎革命,但是又错误地认为党的工作会妨碍自己的学习和创作。

1909年他停止了做党的工作。

十月革命的炮声使马雅可夫斯基重新认识了革命,他亲切地称之为“我的革命”。

在起义的水兵们攻打冬宫的历史性时刻,他们唱着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诗歌前进:“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

”革命后的第二天,诗人就来到起义司令部斯莫尔尼宫参加工作。

他写作了大量的诗篇歌唱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相结合。

他还创作了诗剧《宗教滑稽剧》,这是革命后的第一出现代戏。

1919年10月至1922年二月的国内战争时期,马雅可夫斯基日以继夜的写鼓动诗、讽刺诗,作宣传画、招贴画。

这些张贴于街头橱窗的引人注目的诗画,配合党的工作,记录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在诗中,马雅可夫斯基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

1924年至1930年是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成熟期。

他创作长诗《列宁》时,已经接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深沉的笔调,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列宁逝世的巨大悲痛。

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描写革命领袖的政治抒情叙事作品。

然而,就在马雅可夫斯基正要继续施展他的才华的时候,却受到了来自“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领导岗位的某些宗派主义领导人的排斥打击。

1930年1月,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他最后的作品——《放开喉咙歌唱》,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他直接对“后代同志们”说,他的创作都是献给世界的无产阶级的。

同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怀着满腔悲愤自杀了。

他在《致大家》的信中,说明了他自杀的原因。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53039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