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逝世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

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

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

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

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

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

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辛。

康克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的卓越领导人。

1992年4月22日12时04分逝世。

下面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康克清临终时刻》一文片段:弥留之际,康克清对围在身边的子孙们断断续续地说:“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这时,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

2月28日,81岁的康克清住进了医院,病因是感冒、发烧。

可是,她坚持不住院,因为她心里惦记着许多工作: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

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在医生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只住两天就出院,然而病魔无情,没料到这一住就再没能回来。

3月初,一些领导同志去看她,她还特别提起即将召开的政协常委会和大会。

大家劝她静心养病,可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康克清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想来看她,她对秘书说:“我是个闲人,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

”可她心里却总是装着别人。

去年,康克清到广州住了四个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夫张碧梧一直陪着她。

后来,康克清送给她一床被套。

这次住院,康克清得知张大夫有两个儿子,又特意请人买来一床被套带到广州,并捎话:“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有两个儿子。

现在补上一床,请收下。

”康克清对身边的同志说:“张大夫是个好人,该做的工作她都做了,不该她做的她也去做了,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

”4月初,清明节快到了,病榻上的康克清更加思念她的亲密战友和伴侣朱德同志。

从1976年朱德同志病逝至今,每个清明节,她都带领儿孙到八宝山去祭扫,即使在外地,她也要赶回来。

这次她实在去不了了,儿孙们带着她的嘱托和对朱老总的一片深情来到了八宝山。

朱老总逝世16年来,她未能亲自去扫墓,这是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

4月10日中午,康克清突然呼吸困难,双唇颤动,血压下降,医生立即进行抢救。

她的一个孙子贴着她的耳朵问:“奶奶,我们是不是把您的骨灰和爷爷的放在一起?

”她点了点头。

“其它的事由组织来安排,是吗?

”她又点了点头。

1992年4月2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 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儿童工作的开拓者康克清永远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康克清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要!

”这正如她的一生——坚定、质朴,而又善良…… 1937年,康克清同志在延安。

康克清同志与朱德同志在一起 1980年5月14日,邓小平、邓颖超、康克清、卓琳同志前往蔡畅同志在中南海的住所,祝贺蔡畅同志八十寿辰。

康克清和宋庆龄在全国政协举行的1980年新年茶话会上 1986年,康克清同志在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和孩子们一起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康克清同志佩带纪念章;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66099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