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营救在伊朗的人质失败

1980年4月24日,为了营救在伊朗的美国人质,大约90名军事人员和8架直升飞机开始了这一营救活动。

在这些飞机前往距离德黑兰200英里的加油站的途中两架直升飞机发生了故障,在到达加油地点后,另一架飞机又发生了事故。

因此不得不决定取消这次行动。

这些飞机在撤退过程中一架直升飞机同一架C—130飞机相撞,两架飞机同时着火,8名机上人员死亡,4名烧伤。

人质没救出来,却先死了营救人员。

因此,美国总统卡特在4月25日的广播讲话中承认:“是我决定采取这次营救活动的,也是我决定取消的。

责任完全在我。

”人质事件发生于1979年11月4日。

当时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美国外交人员作为人质,以强迫美国引渡在美国治病的伊朗前国王巴列维。

美国回绝了伊朗的要求,伊朗拒不释放人质,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伊美关系危机。

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时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

在外交努力失败后,美国转而对伊朗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从1979年11月12日起,美国先后宣布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资产,向国际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安理会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等,并且不断向波斯湾增派军舰。

与此同时,伊朗则多次表示要对人质进行审讯。

伊美危机日益加剧。

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同伊朗断交,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

4月24日,美国派飞机前往伊朗,企图武装营救人质,结果以失败告终。

美国的鲁莽行动给人质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

伊美两国关系因此更加恶化。

一些伊朗政界人士逐渐感到人质问题长期拖延下去对伊朗来说也是个包袱。

伊朗官方承认,因扣留人质,伊朗每天损失近1,000万美元。

1980年8月底,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曾说,“美国人质使我国成了美国的一个人质。

”1980年9月,伊朗、伊拉克之间爆发战争,9月30日,伊朗成立研究人质问题的七人委员会。

10月13日伊朗总理拉贾伊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说,“我们对解决人质问题感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里”。

美国立即作出了反应。

10月16日,国务卿马斯基说,“如果伊朗送回我们的人质,制裁措施将自动取消”。

10月20日,美国总统卡特进一步指出,“如果伊朗释放这批人质,我们就要解冻他们的几十亿美元的资产……我将放弃对伊朗贸易的禁运,并朝着将来恢复同伊朗的正常贸易的方向努力。

”11月2日,伊朗议会经过多次激烈辩论之后,通过了释放人质的四项条件,即:美国保证不干涉伊朗的内政;

解冻伊朗在美国国内外的资产;

取消美国对伊朗的一切要求与制裁措施;

将伊朗前国王的财产归还伊朗。

11月11日,美国表示原则上接受上述条件作为解决人质问题的基础。

此后,两国开始了以阿尔及利亚为中间人的间接谈判。

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谈判,克服了一再出现的周折,1981年1月19日,在阿尔及利亚的协助下,伊美双方代表分别在德黑兰和阿尔及尔签署了关于解决人质问题的协议。

至此,美国人质事件终于宣告结束。

看来,解决问题不能仅仅靠武力。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69090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