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签订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法国驻华公使于1885年至12月向总理衙门递交了一份中越边界通商章程24条,提出开商埠多处,进出口税照海关税减半,边界开矿、运盐入境,在商埠设厂造物等无理要求。
遭总理衙门驳斥。
后派李鸿章去谈判。
1886年4月25日(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戈可当在天津经过短期谈判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主要规定:中国开商埠两处,一在保胜,一在谅山以北,具体地点持两国勘界后再进行商定。
允许法国在商埠设立领事馆,中国可在河内、海防设领事馆。
人口货按中国现行海关税则减收1/5,出口货减收1/3。
该章程没有实现法国的预期。
目的,法国政府对戈可当相当不满,因此不予批准互换。
1886年秋,又派使臣恭思当来华,抱定“界务可以稍让,以图商务多得利益”的宗旨,同清朝进行顽固的谈判战,于1887年6月26日签订了《续议商务专条》和《续议界务专条》,虽未能完全满足其全部要求,但较前通商章程已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70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