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逝世
1988年5月10日,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沈从文是一位文坛巨匠,也是史学家、书法。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的一个山洼小镇里,由于家境贫困,他高小刚毕业就当了补充兵,过着流浪式的生活。
1922年,他只身来到北京,试图继续升学,便报考燕京大学,但未考取,于是他选择了自学写作的道路。
那时,沈从文住在一间霉味刺鼻的小房子里,不仅常常要忍受饥寒的袭击,而且写起文章来,连标点符号也不会用。
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珍惜时间了。
在下着大雪的冬天,没有火炉,没有棉衣,沈从文就拿旧棉絮裹住双腿,用冻得发肿的手抓紧时间写作。
他在忍受饥寒煎熬的同时,还要忍受社会的冷落。
一次,一个编辑把他写成的几十篇作品连成一长段,当众挖苦说:“这就是沈从文大作家的作品!
”说完把它揉成一团,掷于废纸篓。
然而,沈从文终于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引来了文坛的注目。
1924年,他开始发表作品,没几年时间,这个从山沟里来的高小生,竟然名噪文坛了。
他曾经报考而没有被录取的燕京大学,3年后就来聘请他当教师。
1928年以后,沈从文先后在上海、武汉、青岛、北京等地的大学任教,并编辑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
紧张的教学和编辑工作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创作,反而促成了他写作为数可观的作品。
他先后发表了《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
由于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清丽的文笔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侧面,因此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
沈从文一生撰文六、七百篇,有100多种文集出版,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乡土作家。
60年代,年近花甲的沈从文转入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引起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在世界各国,有几十位汉学专家在从事“沈从文研究”。
在日本的一所大学里,开设了“沈从文讲座”;
在香港一些大学的图书馆里,陈列着研究沈从文的论文资料目录;
在法国,沈从文著作被列为学习中文的必读书。
国外的文学界人士在评论沈从文的著作时曾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就要读沈从文的作品。
沈从文的作品,像一幅幅水墨画,非常有中国传统特色,处处散发着乡土气息,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爱。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299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