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海明威逝世
1961年7月2日,世界文坛巨匠欧纳斯特·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时他62岁。
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是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奥克帕克村人。
他的父亲是医生,喜欢打猎和钓鱼,母亲爱好艺术。
由于受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海明威也喜好打猎、艺术和旅行。
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当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军意大利,在前线负伤。
以后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海明威的初期作品有《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我们的时代里》等,虽然销路不佳,但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评论界的重视,被当时的著名小说家司·菲茨杰拉尔德称为“具有新的气质”和“不会败坏的风格”的人。
1926年,海明威的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发表了,书中描写了一群参加战争后的青年流落在巴黎街头的故事。
由于小说写出了青年一代的失望情绪,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1929年,海明威的著名长篇《永别了,武器》问世。
在书中他把人比作“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以此来说明人在战争中的无能为力。
他痛恨战争,用书中主人翁的内心独白说:“我可没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像是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是把肉拿去埋掉。
”1937年,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赴西班牙报道发生在那里的反法西斯弗朗哥的战争,不久他写出惊世之作题为《钟声为谁而鸣》的长篇小说。
1952年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面世,小说的主题思想是要人们勇敢地面对失败。
小说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响,获得了同年度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1954年瑞典文学院因海明威“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才华横溢,文风独特,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又十分复杂。
他特立独行,自称硬汉,不但瞧不起并世的同行,还想跟上一代的大师比高低;
然而他又患得患失,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最终走到精神分裂的绝境,以至用猎枪自戕,结束残生。
他的死震惊了世界文坛,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
有人说,海明威在不少作品里塑造了硬汉性格,为什么自己却悲观失望呢?
让人难以理解。
也有人为海明威的死辩解,说他是因在擦枪时走火而死的。
与海明威同时代的作家斯坦贝克说,子弹打中了头部,而且像海明威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是不会装着子弹擦枪的;
何况常识也告诉人们,即使是那样,子弹也应打在身上。
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他的长篇《永别了,武器》和《钟声为谁而鸣》,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名著。
他的作品文字简洁凝练,以“电报式”的风格著称于世。
虽然他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但他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新风的语言大师。
13岁的海明威与家人 在一战中受伤的海明威引出了一段迷人的恋情 护士阿格尼丝让海明威神魂颠倒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和儿子班比 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波琳正在驯服她总是坐不住的丈夫 尽情享受的海明威与第三任妻子马莎 在湖中悠然垂钓 海明威与第四任妻子玛莉和他姐姐 一味纵酒豪饮;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38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