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发生在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以后。

这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

袁世凯为掩盖罪行真相,还装腔作势,要严惩凶手。

但调查结果表明,谋杀的指使人就是袁世凯,真相大白,全国舆论哗然。

这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到“非去袁不可”,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但是,国民党领导人中,除了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人支持孙中山外,黄兴等多数人不同意发动革命反袁,而主张用法律解决。

孙中山和黄兴的意见分歧导致二次革命迟迟不能发动。

袁世凯一方面阻挠宋案的司法审判,一方面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达成了2500万英镑的大贷款,以充实军费。

有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的胆子更大了,先后罢免了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

于是,李烈钧于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发表讨袁通电,起兵讨袁,孙中山号召的“二次革命”的战幕正式拉开。

7月15日,黄兴赶到南京响应。

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和四川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

但是,“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

8月18日南昌落入敌手,9月1日,南京又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

“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的孙中山被迫又一次流亡日本,重新组织力量,准备发动新的革命。

广东代理都督陈炯明强行宣布独立 湖南都督谭延闿宣布与袁世凯脱离关系;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393616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