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通过验收
1990年7月21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这项投资2.4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是在1984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奠基,破土动工的。
1988年10月正负电子对撞实现了。
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个使正负电子产生对撞的设备,它将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加速到极高的能量,然后使粒子轰击一固定靶。
通过研究高能粒子与靶中粒子碰撞时产生的各种反应研究其反应的性质,发现新粒子、新现象。
用加速器的粒子轰击静止的靶,就像在一起交通事故中的一辆汽车撞到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上,撞车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要消耗到使停在路边的汽车向前冲上,碰撞的威力就不够大。
如果使两辆相向开行的高速汽车对头相撞,碰撞的威力就大许多倍。
基于这种想法,科学家们在7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对撞机。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的对撞机有10多台。
我国1984年在北京开始兴建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经4年的设计施工和调试已开始运行。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能量是28亿电子伏。
这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慎重考虑后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目前经济情况,拿不出更多钱来建造更高能量的对撞机;
另一方面世界上当时还没有这一能区的对撞机。
我国对撞机建成后将填补这一空白,开展一些其他国家尚未开展或较少开展的研究工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注入器、贮存环和谱仪等组成。
注入器是一个长200多米的能加速电子和正电子的直线加速器。
它的作用是产生和加速正、负电子束团,将正负电子束团分别加速至11亿电子伏的能量后经束流输运线注入到贮存环内。
贮存环是一个周长约240米的环形加速器,由40块环形偏转磁铁、60块聚焦磁铁、两个高频加速腔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
为了增加正、负电子团束的寿命,环内须保持超高真空状态。
正、负电子束团注入贮存环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分别在环内沿着方向相反的轨道旋转运动 。
经过积累、加速达到所要求的能量后,即可在一定的对撞点上相撞。
在对撞点附近的谱仪测量记录下这些对撞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认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工程速度、各种设备、部件的质量和安装调试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409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