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诞生
1906年9月25日,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诞生。
他以其15部交响曲、大量室内乐曲和协奏曲而特别闻名。
肖斯塔科维奇出身工程师家庭。
1919年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从L·尼古拉耶夫学钢琴至1923年,从A·格拉祖诺夫和M·斯坦伯格学作曲至1925年。
1927年在华沙参加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获荣誉奖,但后来就不再追求演奏大师的生涯,作为钢琴家公开露面时只演奏他自己的作品。
甚至早在华沙取得钢琴演奏的成就以前,他即以《第一交响曲》1924—1925而在作曲领域一鸣惊人,作品很快驰誉全世界。
这部交响曲的风格由多种根源形成;
风格迥异的柴可夫斯基和P·兴德米特以及肖斯塔科维奇同时代人S·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的影响都彰然可见。
在肖斯塔科维奇此后几年写作的音乐中,他所受的影响甚至更为广泛。
他公开试验先锋派手法:取材于果戈理故事的讽刺歌剧《鼻子》表现出他对西方音乐新潮流的充分理解。
他的第二部歌剧、精美无比的《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标志着风格上的倒退。
但即使是这一比较容易接受的音乐语言对当时的苏联政府来说也已过于激进。
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成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作曲教师,l941年德军侵犯苏联时他仍在该市。
这一年的下半年他在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写成《第七交响曲》,作品很快获得声誉,虽然更多的是由于它的颇有浪漫色彩的创作环境,而不是由于它的音乐质量。
事实上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不稳定的作曲家。
当某种音乐以外的力量影响所写的音乐时,结果往往产生空洞的华丽词藻和没有创造性的出新。
1943年他在莫斯科安顿下来,担任音乐学院作曲教师,1945年起又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兼课。
1953年创作的《第十交响曲》,像16年前《第五》一样,以其纯正的特性和率真而获得人们承认。
此后肖斯塔科维奇的传记基本上就是一本他的作品目录。
他可以放手从事创作活动,基本上不再受到官方的限制。
1949年出访美国;
1958年作长时间的西欧巡回演出,到过意大利在那里他已被遴选为罗马圣塞西利亚民族学会名誉会员和英国在那里接受了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学位。
1966年被授予皇家爱乐学会金奖。
尽管他的很多音乐部表现出典型的沉思冥想特点,可能会使人觉得他的性格很内向,但是他却以善于交友闻名。
1953年普罗科菲耶夫去世后他成为俄罗斯音乐无可争议的领袖。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499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