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侯赛因诞辰
一个自幼就双目失明的盲童,长大后竟会成为一位举世敬仰的大文豪,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确有其事,他就是埃及著名作家和文艺批评家塔哈·侯赛因。
塔哈·侯赛因于1889年11月14日出生在埃及南部尼罗河左岸小城马加加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
父亲在糖业公司当雇员,职低薪微,子女又多,生活异常困苦。
塔哈自幼聪明活泼,3岁时因患眼疾不幸双目失明,成为一个盲童。
但是,塔哈决不向命运屈服,他要以坚强的意志去和命运抗争。
他从学习背诵《古兰经》开始,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学习,25岁在埃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接着,他又到法国留学,他请一位法国姑娘教他法语,为他朗读书籍。
他不但很快掌握了法语,还学会了其他几国语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塔哈完成了他在法国的学业,回国后在埃及大学任教。
他一面翻译、介绍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丰硕成果,一面整理、研究阿拉伯古代文化遗产,探索发展埃及新文学的道路。
1926年他出版《论蒙昧时代的诗歌》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文学主张。
他在书中提出“一切从头开始”的口号,因此受到保守分子群起而攻之。
塔哈在逆境中坚持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他的自说体小说《日子》代表了他的思想和风格,被认为是埃及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他在阿拉伯人民心目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他先后担任过文学杂志主编、亚历山大大学校长、教育部长、阿拉伯语言协会会长、阿拉伯国家联盟文化委员会主任、埃及作家协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1973年逝世。
塔哈是阿拉伯人民的忠实儿子,十分关心改变阿拉伯的落后面貌。
他认为:“必须首先消灭愚昧,才能消灭贫困和疾病”。
他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于人民就像空气和水一样”。
他当了教育大臣以后,签署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免费教育法”。
他对阿拉伯文化作出杰出的贡献,他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著述很多。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577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