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

这是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个协定的签订,使日、德两国法西斯在反苏反共的旗帜下建立起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发动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这是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政权早已确定好了的方针。

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于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把经济迅速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

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不久又退出了国际联盟,摆脱了国联对他扩军备战的一切限制。

1935年,希特勒进一步颁布了“国防法”,规定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他的兵员额,使德国成了欧洲的战争策源地。

在东方,日本法西斯化的步伐也很快,自从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以后,1936年3月份,法西斯分子、前外相广田弘毅的组阁,就表明了日本军事法西斯专制体制已经完成,当时他们就公开提出对外扩张的要求,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作为谋求“帝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国策。

东西两个法西斯帝国结成军事联盟,目的是为了平分世界,之所以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一方面,他们确实要反苏反共,另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过早地刺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果然,西方帝国主义上了当,听凭其军事力量的发展,结果养虎为患,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严重的灾难。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593813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