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沙汀逝世
1992年1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沙汀同志,在成都逝世,终年88岁。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
笔名沙廷尹光。
四川安县人。
1921年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爱好新文学。
1927年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友人创办辛垦书店。
1931年开始写作,得到鲁迅的指教。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早期作品有《法律外的航线》1932年改名《航线》、《老人》、《战后》等,意在反映当时的土地革命运动 和农村社会的激烈变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概念化的倾向。
1935年转换创作手法,开始表现他熟悉的四川农村,连续发表《凶手》、《兽道》、《代理县长》等短篇小说,取得成就,被视为左翼文学的新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成都协进中学任教,并从事文艺界的社会活动。
1938年写了《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反映大后方官场丑行,不久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年底跟随贺龙率领的部队转战晋西北、冀中平原。
这段经历为后来写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和短篇小说《磁力》、中篇《奇异的旅程》即《闯关》积累了创作素材。
1940年回到重庆后,发表《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小镇上头面人物的勾心斗角,暴露国民党政府在兵役等问题上的弊端,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这类作品还有短篇《联保主任的消遣》、《巡官》、《老烟的故事》等。
抗战胜利前后及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短篇《呼嚎》、《医生》、《范老师》等。
长篇有《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以《淘金记》的成就最为突出。
沙汀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
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
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西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作品仍以反映四川农村生活为主。
1966年以前的优秀作品有《卢家秀》、《过渡》、《你追我赶》、《老邬》、《摸鱼》等。
1976年以后,发表中篇《青桐坡》和《木鱼山》等多部新作。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today/1/620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