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
1898年4月22日,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
此书系严复译自英人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附有按语并作序,以表达译者自己的意见。
1895年译成。
严复译书宗旨,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沦于亡国灭种而被淘汰。
时当甲午战败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严复此书出,在思想界造成极大震动。
秘鲁武力解救人质成功
1997年4月22日下午3时20分,秘鲁军警对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实施突袭,解救在那里被“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 ”扣押的72名人质,并获得了成功。
参加行动的秘鲁武装人员共140名。
突击行动结束后,秘鲁总统藤森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宣布:被扣押在日本大使官邸的人质全部获救,其中有1人死亡,25人受伤;
秘鲁军警有2人被打死,游击队人员14人全部被击毙。
1996年12月18日晚上8时许,近20名“图帕克·阿马......更多
莎士比亚诞辰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
他7岁上学,16岁时因家境渐趋穷困而辍学。
此后,他先在一个屠户家学徒,又在乡间教过书。
后来因为他在当地富豪兼保安官的地里偷猎鹿兔而获罪,因此,他撇下家庭逃到伦敦,在剧场里看马、做杂役,并开始创作剧本。
起初,一些专业编剧......更多
台湾终止“动员戡乱时期” 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1991年5月1日,台湾当局终止所谓“动员戡乱时期”,同时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动员戡乱时期”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是40多年前国民党统治集团为挽救它在内战中的败局和加紧对人民的镇压而实施的,中国共产党被列为“叛乱团体”和“戡乱”的对象。
国民党统治集团逃到台湾后,继续实行“动员戡乱”体制,在反共的名义下对台湾实施军事独裁统治。
台湾人民为反对国民党的这一倒行逆施进行了长期斗争。
近些年,......更多
法国前总理贝雷戈瓦自杀身亡
1993年5月1日,法国前社会党政府总理贝雷戈瓦在他的家乡讷韦尔自杀身亡,终年67岁。
这一突如其来的政治悲剧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震惊。
在此事件发生一个月前,执政达10年之久的法国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惨败,贝雷戈瓦被迫辞去总理职务。
从此,他郁郁寡欢,深居简出。
5月1日,贝雷戈瓦依照其多年习惯在家乡与工会代表攀谈,听工人们述说世道的艰难和失业的困苦。
下午6时许,观看了讷韦尔市的自行车比赛后,他借在卢瓦河畔......更多
“五·四”运动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如何惩治战败的德国,签订对德和约问题。
“和会”在帝国主义大国的操纵下,无理拒绝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的正当要求,竟然把原来德国在我国山东享有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种无视我国国家主权的做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斥责政府的卖国罪行,要求惩办亲日派......更多
我国与圣马力诺建立领事级外交关系
圣马力诺是为纪念一位广施善事的石匠马力诺而以其名命名。
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内陆国,四周与意大利相邻。
面积61.19平方公里。
人口2万多人,90%为圣马力诺人。
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
多信奉天主教。
首都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圣马力诺自然资源贫乏。
农产品有葡萄、橄榄、小麦、玉米。
工业有纺织、服装、水泥、制革、造纸、陶瓷等。
以印制精美邮票而驰名于......更多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
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
18......更多
苏联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逝世
为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柳鲍娃·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于1978年5月7日逝世,终年78岁。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著名英雄人物卓娅和舒拉的母亲。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卓娅参加了抗击希特勒侵略者的苏联游击队。
1941年11月,她执行战斗任务时被捕,随后壮烈牺牲。
卓娅的英雄事迹当时曾极大地激励了英勇的苏联人民,鼓舞他们同德国法西斯进行战斗。
后来,这位英雄的母......更多
国务院发布《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这是我国现行户口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维护社会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居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居民身份证定于1989年10月前发放完毕,在全国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