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
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查询
被
bèi①被子。
②覆盖。
《促织》:“成归,闻妻言,如~冰雪。
”③加在……之上,加于,给于。
屈原《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以不慈之伪名。
”④遭受;蒙受。
《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八创。
”《论积贮疏》:“禹汤~之矣。
”⑤表被动。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谤。
”pī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陈涉世家》:“将军身~坚执锐,伐无道。
”②分散;散开。
《屈原列传》:“屈原至j江滨,发行吟泽......更多
公
gōng①公家的;
公共的。
《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
有~害而或除之”②公正;
无私。
《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
”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
” 《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
”③公然;
公开。
《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
” 《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④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更多
史
shǐ①史官。
《张衡传》:“自~职,五载复还。
”【又】外史。
《邵公谏厉王弭谤》:“~献书。
”②史书;
记载历史的书。
《序》:“如~载田横事。
”【又】特指我的古代图书四大分类经、史、子、集之一,包括各种历史书籍(除了已被经部收入的之外)。
川
chuān①河流,水道。
《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
~壅而溃,伤人必多。
”《阿房宫赋》:“二~溶溶,流入宫墙。
”《长歌行》:“百~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②平地,平原。
《敕勒歌》:“敕勒~,阴山下。
”【川流】1.比喻往来不息,盛行不衰。
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
”2.比喻浸润、滋长。
《礼记•中庸》:“小德~,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川气】水面的雾气......更多
毁
huǐ①破坏;
毁坏。
《病梅馆记》:“~其盆,悉埋于地。
”【又】特指哀痛时过度而伤害身体。
《韩非子•内储说》:“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甚瘠。
”②诽谤;
讲别人的坏话。
《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之。
”③焚烧。
《晋书•温峤传》:“遂~犀角而照之。
”【毁齿】指儿童脱落乳齿,也借指换齿时的儿童。
疵
cī①毛病。
《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诋欺无限。
”【引】过失,缺点。
【又】特指黑瘢,痣。
《淮南子•氾论训》:“故目中有~,不害于视,不可灼也。
”②挑剔;
指责。
《吕氏春秋•精谕》:“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矣。
”【又】毁谤。
③忧虑。
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之一:“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
”【疵毁】指责缺点,加以诋毁。
陈寿《三国志•蜀书•廖立传》:“诽谤先帝,~众臣。
”【疵疠】灾害疫病......更多
操
cāo①拿着;
携带。
《愚公移山》:“~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鸿门宴》:“大王来何~?
”②掌握;
控制。
《韩非子•定法》:“~杀生之柄。
”③持用;
采取。
《答司马谏议书》:“而议事每不合,所~之术多异故也。
”④从事。
《促织》:“邑有成名者,~童子业,久不售。
”⑤节操;
品行。
《史记•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
”⑥琴曲。
《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
”【......更多
言
yán①说;
谈论。
《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
”《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
”②言语;
言论。
《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
”《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
”③一字为一言。
《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
”④一句为言。
《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⑤著作;
书籍。
《过秦论》:......更多
讥
jī①指责;
非难。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规劝;
讥笑。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于市朝。
”③讥讽;
讥笑。
《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而在己为有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