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
chè①通;
通达。
《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区明。
”(销:通“消”。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
”②透,穿过。
《小石潭记》:“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③尽;
完;
到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④通“撤”。
去掉;
拿掉。
《赵威后问齐使》:“~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彻骨】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
【彻席】死的委婉说法。
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更多
少
shǎo①数量少;
不多。
《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缺少短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③小看;
轻。
《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又】以……为少;
轻视。
《后序》:“北亦不敢遽~吾国。
”④稍;
略微。
《触龙说赵太后》:“~益嗜食,和于身。
”⑤少顷;
一会儿。
《赤壁赋》:“~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shào①年轻......更多
贯
guàn①穿钱的绳。
《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朽而不可校。
”②古代货币单位。
一千为一贯。
《智取生辰纲》:“五~足钱一桶。
”③穿过。
《柳毅传》:“然而恨~肌骨,亦何能愧避。
”④融会贯通。
《张衡传》:“遂通五经,~六艺。
”⑤事;
例。
《论语•先进》:“仍旧~,如之何?
”⑥条理。
《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靡不毕见。
”⑦侍奉;
服侍。
《硕鼠》:“三岁~女,莫我肯顾。
”⑧通“惯”,习......更多
根
gēn①树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
”《促织》:“见有虫伏棘~。
”②泛指杆物的根。
《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口如含朱丹。
”《七步诗》:“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
”《采草药》:“大率用~者,若有宿~,须取无茎叶时采。
” 【又】植根;
扎根。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于心。
”③物体的下部、底部。
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
”④事物的根源、本源。
洞
dòng①洞穴;
窟窿。
《游褒禅山记》:“距~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穿通;
贯穿。
《狼》:“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透彻;
深入。
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
”④明亮。
《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然。
”⑤敞开。
成语有“城门洞开”【洞彻】⒈清澈。
⒉通达事理。
【洞溢】透彻;
丰富。
砭
biān①用石针扎刺皮肉以治病。
【引】刺。
欧阳修《秋声赋》:“其气栗冽,~人肌骨。
”②规谏;纠正。
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君盍~我失?”③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④救治。
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箴石非所~。
”
警
jǐng①告诫;
警告。
《狱中杂记》:“是立法以~其余。
”②警戒;
戒备。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卫不彻,~也。
”③危险紧急的情况或消息。
《左忠毅公逸事》:“每有~,辄数月不就寝。
”④敏捷;
敏锐。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有权数。
”
区
qū①区分;
区别。
《论语•子张》:“臂诸草木,~以别矣。
”②区域;
地区。
《察变》:“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
”【又】指天空。
《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明。
”ōu①古代量器名。
四升为豆,四豆为区。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私大斗斛~釜以出贷,小斗斛~釜以氏儿也。
”②姓。
《童区寄传》:“我~氏儿也。
”【区理】分别料理。
【区区】⒈小;
少。
⒉见识短浅;
愚笨。
⒊自称的谦词。
⒋仅仅。
⒌爱慕;
思慕。
【区......更多
札
zhá①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
”②书信。
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遥怀具短~。
”③古时铠甲上的金属叶片。
《左传•成公十六年》:“蹲甲射之,彻七~焉。
”④因瘟疫而死。
《列子•汤问》:“土气和,亡~厉。
”【札札】象声词。
由
yóu①经过。
《论语•雍也》:“谁能出不~户?
”②捱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彻。
”③自;
从。
《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窦出者,日三四人。
”④由于。
《论衡•实知》:“知物~学,学乃知之。
”⑤原因。
《订鬼》:“致之何~?
”⑥机会。
《答司马谏议书》:“无~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⑦通“犹”。
犹如;
如同。
《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
”【由来】⒈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