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xī①劈;
劈木头。
《诗经•齐风•南山》:“~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
”【引】剖开。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肝。
”②分散;
分离。
《论语•季氏》:“邦分离~,而不能守也。
”③分析;
辨析。
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
”查询
奇
qí①奇异;
不同寻常。
《涉江》:“余幼好此~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又】不常用的;
罕见的。
《活板》:“有~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又】以…为奇;
认为…奇特。
《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之。
”②以……为奇;
惊异。
《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其才,累召不应。
”《伤仲永》:“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佳;
好。
《孔雀东南飞》......更多
判
pàn①分;
分开。
柳宗元《封建论》:“遂~为十二,合为七国。
”②区别;
分辨。
《庄子•天下》:“~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③判决;
判案。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④分明;
清清楚楚。
《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合】两半相合,配合。
【判袂】别离。
【判若云泥】差别之大犹如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泥土那样距离遥远。
比喻事物之间的悬殊差异。
也作“判若天渊”。
离
lí①分离;
分散。
《庄暴见孟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散。
”②离开;
离别。
《出师表》:“今当远~,临表涕零。
”③距离;
相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小家~得远了。
”④背离;
违背。
《赤壁之战》:“如有~违,宜别图之。
”⑤通“罹”。
遭遇;
遭受。
《屈原列传》:“‘离骚’者,犹~忧也。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
”【离离】⒈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
⒉忧伤的样子。
⒊历历分明的样子。
【离披】......更多
斯
sī①析;
劈。
《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
”②此;
这。
《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③那么;
就。
《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
确
què①土地瘠薄。
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论巨细,同年而议丰~乎。
”②通“確”,确实。
《后汉书•崔寔传》:“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
”③较量。
《汉书•李广传》:“要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
”④通“搉”,敲击。
《世说新语•文学》:“乐(广)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几。
”⑤坚固。
《汉书•师丹传》:“~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
”⑥确实。
《新唐•卢从愿......更多
论
lùn①讨论;
议论。
《出师表》:“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评定赏罚;
判定。
《出师表》:“宜付有司~其刑赏。
”③说。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魏晋。
”④辩论。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
”⑤研究;
研讨。
《五蠹》:“~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言论;
主张;
学说。
《甘藷疏序》:“余不侫,独持迂~。
”⑦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
《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查询
邦
bāng①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
《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②分封。
柳宗元《封建论》:“~群后。
”(后,即诸侯)【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
《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
”【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
【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
剖
pōu①破开;
分开。
《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之,如有烟扑口鼻。
”②辨明;
分析。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目今这官司如何~断才好?”【剖符】古时帝王授与诸侯和功臣的凭证,用金、玉、铜或竹木制成,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剖腹藏珠】剖开肚子藏珍珠。
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演
yǎn①水长流。
木华《海赋》:“东~析木。
” 【引】引长;
延及。
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泽~庆世。
”②湿润;
渗透。
《国语•周语上》:“夫水土~而民用也。
”③根据某种事理推广、发挥。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周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推~兵法,作八阵图。
”【演义】⒈推广,引申,发展原来的意义。
⒉以史实为基础,增添一些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