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o①混杂;

错乱。

《汉书•艺文志》:“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

”②通“崤”,山名。

《过秦论》:“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yáo同“肴”。

煮熟的鱼肉。

《诗经•大雅•凫鹥》:“尔酒既清,尔~既馨。

wéi①做;

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

~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

制造;

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活板。

”③作为;

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成为;

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治;

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写;

题。

《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以为;

认为......更多

ěr①1你;

你的。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点,~何如?

” 《殽之战》:“~何知,中寿,~墓之木拱矣。

”2.你们;

你们的。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毋吾以也。

” 《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志。

”②这(样);

那(样)。

《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妾亦然。

”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

《鱼我......更多

shì①市场;

集市。

《木兰诗》:“东~买骏马。

”②街市。

《书搏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

”③公开处决的场所。

《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待命。

”④交易;

做买卖。

《殽之战》:“郑商人弦高将~于周。

”⑤买;

购买。

《木兰诗》:“愿为~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井】⒈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

泛指店铺、市场。

⒉街市;

城镇。

⒊城市中流俗的人,也指人的行为鄙俗......更多

xiāng①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

所辖范围,历代不同。

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

”⒉春秋齐制,十连为乡。

《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

”【又】十率为乡。

《管子•小匡》:“十率为~。

”⒊汉制,十亭为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

”⒋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②家乡;

故乡。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更多

yǔ①给予。

《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②结交;

交好。

《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朋友;

同类者。

《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

”④通“举”。

整个;

都。

《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和。

《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⑦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

《柳毅传》:“洞庭之~......更多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更多

tǎo①声讨。

《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贼。

”②讨伐;

征伐。

《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贼兴复之效。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贼督师桂林。

”③惩治;

处罚。

《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焉!

”④探讨;

探求。

《谭嗣同》:“~论天下事。

”⑤谋取;

索取。

《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钱来还他?

”⑥请求。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更多

cí①言词,词语。

《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

”《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②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

如“宋词”、“辛弃疾词”。

【词话】1.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体裁同诗话相似。

2.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说有唱。

3.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

【词林】1.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

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

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更多

shèng①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

”《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

”②“四”的代称。

《殽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槎】1.槎:竹、木筏。

指登天。

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2.比喻入朝做官。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

”【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更多

12345 共1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