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n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

《赤壁之战》:“顷之,~炎张天。

”②空中的云气。

《岳阳楼记》:“长~一空,皓月千里。

”③可制墨的黑灰。

晁氏《墨经•公》:“墨取庐山松~。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烟尘】灰尘,引申指战乱。

【烟花】⒈雾中的花,泛指春天的景色。

⒉妓女。

jìn①物体燃烧后的灰。

《北史•吕思礼传》:“烛~夜有数升。

”②受灾后残余的人。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背城借一。

shāo①燃烧;

焚烧。

《冯谖客孟尝君》:“矫命以责赐诸民,因~其券。

”②被烧。

《赤壁之战》:“人马~溺死者甚众。

”③点燃。

苏轼《海棠》:“故~高烛照红妆。

”④照耀。

王禹偁《正月尽偶题》:“何曾快见花~眼,只解潜催雪满头。

”shào①放火烧野草肥田。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痕。

”②野火。

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晴空碧似蓝。

”【烧砚】自愧文章不如他人,欲烧笔砚表示不妄作。

huǐ①烈火。

《诗经•周南•汝坟》:“虽则如~,父母孔迩。

”杜甫《种莴苣》:“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

”②燃烧。

《晋书•温峤传》:“峤遂~犀角而照之。

kēng①土坑;

地面凹下去的地方。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先作小~,圆深三寸。

”②活埋。

王充《论衡•语增》:“~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

”③坑害;

陷害。

《窦娥冤》:“则被你~杀人燕侣莺俦。

”gāng通“冈”,土山;

高地。

《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

”kàng通“炕”,用砖土等砌成的墙。

《旧唐书•高丽传》:“冬月皆作~,下燃煴火以取暖。

gé①树木的长枝条。

庚信《小园赋》:“枝~相交。

”【引】栅栏。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

”【引】格子。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窗~上有火燃处。

”②格式;

标准。

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降人才。

” 【又】特指法律条文。

【又】风格。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

”成语有“别具一格”③阻止;

阻碍。

《史记•孙宾传》:“形~势禁”(被形势所阻止。

)成语有“......更多

huī①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飞烟灭。

” 【又】使……变成灰。

《后汉书•文苑传》:“~珍奇。

”②尘土。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

”③指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

《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色卑膝……”④意志消沉;

沮丧。

陆游《舟中偶书》:“白首自怜心未~。

”【灰壤】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

用以比喻地下、九泉。

yán①燓烧;

燃烧。

《尚书•胤征》:“火~崐冈,玉石俱焚。

”吕才《叙禄命》:“蜀郡~燎。

”②热;

炎热。

屈原《九章•悲回风》:“观~气之相仍兮。

bǐng①明亮,显著。

《论衡•书解》:“大人德扩,其文~。

”②显示。

杨畜产衒之《洛阳伽蓝记》:“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祥异。

”③明白。

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文》:“粹容俨若,真相~焉。

”④点燃。

《说苑•建本》:“老而好学,如~烛之明。

”【柄柄烺烺】形容文章的言辞声韵之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故不苟为~,务采色。

”查询

liè①火势猛。

【引】猛烈;

强烈。

《赤壁之战》:“火~风猛,船往如箭。

”《送东阳马生序》:“穷冬~风,大雪深数尺。

”②放火烧;

燃烧。

《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些纸钱。

”③功绩;

功业。

《过秦论》:“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

”④威力。

《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

”⑤壮烈;

刚毅。

《谭嗣同》:“呜呼,~矣。

”⑥厉害;

严重。

《病梅馆记》:“文人画士这祸之~至此哉。

”【烈士】⒈......更多

12 共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