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
pí①古代祭祀时穿的一种次等礼服。
《荀子•富国》:“诸侯玄裷衣冕,大夫~冕。
”②副的;
辅佐的。
《失街亭》:“前锋破敌,乃偏~之事耳。
”③通“稗”,细小。
bì①弥补;
补救;
补助。
《出师表》:“必能~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益处;
好处。
《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
”
童
tóng①年轻的奴隶或奴仆。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儿童;
少年。
《童区寄传》:“~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③秃;
光秃。
《进学解》:“头~齿豁,竟死何裨?
”④幼稚;
愚昧。
贾宜《新书•道术》:“反慧为~。
”【童龀】儿童;
小孩。
【童蒙】⒈幼稚不懂事的孩童。
⒉知识浅陋。
⒊愚昧无知。
【童生】明清时没有获得秀才资格成为官学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
【童子】⒈少年;
儿童。
⒉童生。
披
pī①揭开;
拨开;
分开。
《鸿门宴》:“哙遂入,~帷西向立。
”《促织》:“蹑迹~求,见有虫伏棘根。
”②裂开;
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木实繁者~其枝。
”③剖开;
披露。
《汉书•枚乘传》:“臣乘愿~腹心而效愚忠。
”④披上;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群英会蒋干中计》:“帐下偏裨将校,都~银铠,分两行而入。
”⑤翻阅。
《进学解》:“手不停~于百家之编。
”⑥散开;
分散。
《游黄山记》:“五色纷~,灿若图绣。
”【披镜......更多
广
guǎng①宽阔,与“狭”相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宏大。
《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
”③扩大;
增广。
《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益。
”④宽心;
安慰。
《屈原列传》:“自以为寿不得长,安悼之,乃为赋以自~。
”⑤广泛;
多余地。
《孔雀东南飞》:“幸可~问讯,不得便相许。
”⑥广州的简称。
《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市鲑珍。
”guàng①春秋时楚......更多
庇
bì①遮蔽,掩蔽。
《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荫也。
”【又】庇护;
保护。
《国语•周语中》:“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
”②依托;
寄托。
欧阳修《泷冈阡表》:“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而为生。
”③通“裨”,弥补,补助。
阙
què①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
《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百余尺。
”②借指宫殿或京城。
《杜少府之任蜀州》:“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ē①通“缺”,缺口;
豁口。
《三峡》:“两岸连山,略无~处。
”②通“缺”,缺点;
过失。
《出师表》:“必能裨补~漏,有所广益。
”③通“缺”。
削弱;
亏损。
《烛之武退秦师》:“若不~秦,将焉取之?
”jué通“掘”,挖掘。
《郑伯克段于鄢》:“若~地及......更多
漏
lòu①水从孔隙透过或滴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无干处。
”②遗漏;
疏漏。
《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有所广益。
”③漏掉;
遗漏。
《汉书•酷吏传》:“罔~吞舟之鱼。
”④泄露。
《汉书•师丹传》:“大臣奏事,不宜~泄。
”⑤古代滴水计时的漏壶。
【引】时刻;
时间。
《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鼓移则番代。
”
铠
kǎi石腊打仗时穿的金属护身衣。
《群英会蒋干中计》:“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
”
俾
bǐ使。
《狱中杂记》:“置老监,~困苦不可忍。
”bì同“裨”,益处;
裨益。
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我。
”
然
rán①燃烧。
后来写作“燃”。
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因谓之安。
”②这样;
那样。
《鸿门宴》:“不~,籍何以至此?”③是的;
对的。
《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诚有百姓者。
’”【又】认为……对的。
《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之。
”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
《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出涕。
”《石钟山记》:“森~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