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ò①幽;

静。

《尚书•说命》:“恭~思道。

”②沉默;

不做声。

《论语》:“~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③通“墨”,不廉洁;

贪。

《孔子家语•正论》:“贪以败官为~。

cāng①青蓝色;

青绿色;

青黑色。

《始得西山宴游记》:“~然暮色,自远而至。

”《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

”②天。

《三元里抗英》:“幸彼~默佑,未刻迅雷甚雨。

”③灰白色。

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

”④老;

苍老。

《醉翁亭记》:“~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苍】1.深青色。

《庄子•逍遥遊》:“天之~,其正色邪?

”2.借指天。

蔡琰《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更多

pái①杂戏;

滑稽戏。

《史记•李斯列传》:“方作觳抵优~之观。

”②演滑稽戏的人。

《汉书•枚乘传》:“诙笑类~倡。

”③滑稽;

幽默。

《北史•李文博传》:“好为~谐杂说,人多爱狎之。

”④“俳”。

《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佪。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更多

chén①沉入水中;

沉没。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璧。

”②泛指下落;

沉陷。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雨打萍。

”③沉溺;

陷入。

《冯谖客孟尝君》:“~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④重;

沉重。

《采草药》:“无苗时采,则实而~。

”⑤深;

深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醉不知归路。

”【注】“沉”原来写作“沈”,音s......更多

jiān①捆东西的绳索。

《汉书•外戚传下》:“使客子解箧~。

”②封口,封闭。

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

”【引】闭口。

《宋史•郑侠传》:“御史~默不言。

”③书信。

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同年因题纸尾》:“两月劳君寄两~。

”④寄。

柳宗元《答吴立夫》:“题诗~恨去,离绪极纷纶。

”【缄愁】寄信述说相思之苦。

【缄縢】⒈绳索。

⒉封存。

shí①知道;

懂得。

《谋攻》:“~众寡之用者胜。

”《石钟山记》:“汝~之乎?

”②认识。

《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

”③识别;

辨认。

《采草药》:“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耳。

”④知识;

见识。

张衡《东京赋》:“鄙夫寡~。

”zhì①通“志”。

记;

记住。

《论语》:“默而~之。

”②通“帜”。

标记;

记号。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拆袄,出珠授之,封~宛然。

”查询

shēn①伸展;

伸直。

《口技》:“满座宾客无不~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②同“申”。

申述;

说明。

《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恨?

míng①幽暗;

昏暗。

《岳阳楼记》:“薄暮~~,虎啸猿啼。

”②深远。

《阿房宫赋》:“高低~迷,不知西东。

”③深入。

《促织》:“~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④静;

静默。

《项脊轩志》:“~然兀坐,万籁有声。

”⑤迷信者所说的人死后进入的阴间。

《陈州粜米》:“我便死在幽~,决不忘情。

”【冥会】⒈暗合;

默契。

⒉意会。

【冥蒙】幽暗不明。

【冥冥】⒈昏暗;

愚昧。

⒉黑夜。

⒊高远。

⒋谓精诚专一。

yīn见“愔愔”。

【愔愔】1.和悦;

和谐。

嵇康《琴赋》:“~琴德,不可测兮。

”2.深沉;

静默。

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断肠兮思~。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