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①贬退,废免。

《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臧使者。

”②消除,去掉,排斥。

《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

”【又】不认作儿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逐。

”③减少。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其车。

”【黜辱】贬黜受辱。

《后汉书•班昭传》:“战战兢兢,常惧~,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黜......更多

sū①死而复生。

萧衍《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息。

”②紫苏,一种植物。

枚乘《七发》:“秋黄之~。

”③苏醒过来。

《史记•扁鹊传》:“有间,太子~。

”【引】在困难中得到解救。

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民于守令之贪残,有所藉于黜陟以~其困。

”④取草。

《史记•淮阴侯列传》:“樵~后爨。

”【引】取。

《离骚》:“~粪壤以充帏兮”

fá①刑罚。

《五蠹》:“故~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②处罚;

惩罚。

《谏太宗十思疏》:“~所及,则思正身以黜恶。

”《出师表》:“陟~臧否,不宜异同。

”③赎罪。

《周礼•秋官》:“受士之金~、货~。

”④通“发”。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fèi①舍弃;

停止。

《齐桓晋之事》:“然则~衅钟与?”?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离。

”②废黜;

罢黜。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谓功业可立就,故坐~退。

”③衰败。

《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待兴。

”④秃败;

倒塌。

《扬州慢》:“~池乔木,犹厌言兵。

”?五人墓碑记》:“即除魏阉~祠之址以葬之。

”⑤负伤;

残废。

《荆轲刺秦王》:“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浪费。

《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更多

è①罪恶;

邪恶。

与“善”相对。

《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 《后序》:“不幸吕师孟构~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②丑;

丑陋。

与“美”相对。

《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

花过而釆,则根色黯~。

”③坏;

不好。

《论积贮疏》:“岁~不人,请卖爵子。

”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言,而君畏匿之。

”④污秽。

《五蠹》:“腥臊~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更多

zhèng①不偏;

不斜。

《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②正常;

正当。

《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死者尚稀。

”③规律;

道理。

《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

”④公正;

正直。

《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之不容也。

”⑤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狱中杂记》:“而十四司~副郎好事者。

”⑥恰好;

正好。

《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相应。

”⑦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

......更多

chán①说别人的坏话。

《屈原列传》:“因~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②毁谤别人的话;

谗言。

《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六国论》:“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说别人坏话的人。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

”《谏太宗十思疏》:“惧~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谗谄】说好人的坏话。

【谗间】说坏话离间他人。

《新五代史•王......更多

píng①照壁;

对着门的小墙。

《荀子•大略》:“天子外~,诸侯内~。

”②屏风;

围屏。

《口技》:“撤~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屏障。

《宋史•李纲传》:“三镇国之~蔽,割之何以立国?

”bǐng①排除;

除去。

《礼记•王制》:“~之远方。

”②退避;

使……退。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人间语曰。

”③退隐。

《后汉书•王充传》:“归乡里~居教授。

”④抑制;

抑止(呼吸)。

常“屏息”或“屏......更多

dié①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和竹片。

《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为械。

”②簿册;

书籍。

《雁荡山》:“然自古图~,未尝有言者。

”③讼辞;

状子。

《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chù①缝。

《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 冠秫~,大吴之国也。

”②不足。

③通“黜”。

贬退,罢免或降职。

qū通“诎”。

屈服。

王安石《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服不能发口。

1 共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