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
dǐng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之调。
”②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
《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足之形成矣。
”③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
喻指王位、帝位等。
《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大吕。
”《阿房宫赋》:“~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④三足香炉。
《促织》:“问者爇香于~,再拜。
”⑤显赫。
左思《吴都赋》......更多
烹
pēng①烧煮。
《陈涉世家》:“卒买鱼~食,得鱼腹中书。
”②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杀人。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既若翁,必欲~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③杀;
消灭。
《史记•秦始皇本纪》:“~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
款
kuǎn①真诚;
诚意。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莫能申其忠~。
”②款待;
殷勤招待。
《柳毅传》:“因命酌互举,以~人事。
”③叩;
敲。
《吕氏春秋•爱士》:“夜~门而谒。
”④缓;
慢。
梅尧臣《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岂惟游子倦,疲马行亦~。
”⑤条款;
条目。
《元曲选•神奴儿》:“现如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罪犯招因?
”⑥款式;
规格。
《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
”⑦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聊斋志异......更多
尝
cháng①吃;
品尝。
《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尝试。
《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③经历;
遇到。
《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④曾;
曾经。
《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尝敌】试探敌人的强弱。
《宋史•苏洵传》:“故古之贤将,能以兵~,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尝鼎一脔】尝其一二,可知其馀。
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更多
带
dài①腰带;
衣带;
带子。
《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
”②偑带;
带着。
《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
”③围绕;
环绕。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
”④附着;
含着;
夹杂着。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
”⑤兼任;
兼带。
《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
”⑥指附近相连的地区。
《宋史•李纲传》:......更多
窥
kuī①(从缝隙、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黔之驴》:“蔽林间~之。
”②观看;
观。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镜。
”《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谷忘反。
”③窥伺;
暗中观察以等待机会。
《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
”kuí通“跬”,迈出(一只脚)。
《中山狼传》:“固当~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窥鼎】潜谋废旧朝,自建新王朝。
【窥觊】暗中希求。
缊
yùn①新旧混合的丝绵。
《论语•子罕》:“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②乱麻。
《汉书•蒯通传》:“即束~请火于亡肉家。
”③乱;
纷乱。
班固《东都赋》:“宝鼎见兮色纷~。
”④包藏。
《谷梁传•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
执不言所于,~于晋也。
”【缊褐】破旧的粗衣。
【缊巡】并行的样子。
厥
jué①他的;
他们的。
《复庵记》:“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职焉。
”《六国论》:“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那。
柳宗元《封建论》:“~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③乃。
《报任安书》:“左丘失明,~有《国语》。
”查询
抃
biàn①拍手;
两手相击。
《吕氏春秋•古乐》:“帝喾乃令人~,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
”②击;
搏。
【抃牛】用力使两牛相击,比喻勇力超群。
《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钎鄙,扛鼎~,非绝力邪?
”
拚
biàn拍手;
用手拍打。
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射壶博。
”fèn扫除。
《礼记•少仪》:“扫席前曰~。
”fān通“翻”。
上下飞翔。
《诗经•周颂•小毖》:“肇允彼桃虫,~飞维鸟。
”pīn舍弃;
不顾惜一切。
晏几道《鹧鸪天》:“当年~却醉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