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
biǎn①一种帽子。
古代吉礼之服戴冕,常礼之服戴弁,弁分皮弁(武冠)和爵弁(文冠),皮弁用于田猎或征伐,爵弁用于祭祀。
②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人,称作弁。
③。
④放在前面。
龚自珍《送徐铁孙序》:“乃书是言,以~君之诗之端。
”⑤急;
快。
《礼记•玉藻》:“~行,剡剡起屦。
”⑥惊惧。
《汉书•王莽传下》:“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焉,予甚栗焉。
”⑦用手搏斗。
《汉书•甘延寿传》:“试~,为期......更多
故
gù①事故;
变故。
《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
”《报刘一丈书》:“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②缘故;
原因。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欺秦邪?
”③旧;
旧的;
原来的。
《墨池记》:“此为其~迹,岂信然邪?
”④旧时;
从前。
《项脊轩志》:“轩东~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⑤老朋友;
旧交情。
《垓下之战》:“若非~人乎?
” 《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
”⑥衰退;
衰老。
《琵琶行》:“暮......更多
界
jiè①边界;
疆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
”②界限;
界线。
《后汉书•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
”③地域;
境域。
干宝《搜神记》:“今在汝南北宜春县~。
”④指一定的范围。
刘沧《宿题天霁寺》:“蓬莱仙~海门通。
”【界画】以宫殿楼台等为主要题材的传统画。
因作画时用界尺作线,故称界画。
【界纸】画有方格的纸。
才
cái①才能。
《与吴质书》:“其~学足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
”【又】以……为才;
认为……有才。
《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面~。
”②有才能的人。
《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③刚刚;
仅仅。
《桃花源记》:“初极狭,~通人。
”④能“裁”。
裁夺。
《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惟王~之。
”⑤通“财”。
金仁杰《追韩信》三折:“恶了秦民,更掳掠民~。
”【才......更多
拽
yè拉;
拖。
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酒酣懒舞谁相~,诗罢能吟不复听。
”李商隐《韩碑》诗:“长绳百尺~碑倒。
”
文
wén①线条交错的图形;
花纹。
后写作“纹”。
《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
”②华美;
有文彩的。
《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
”③文章。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④文字。
《游褒禅山记》:“独其~犹可识。
”⑤非军事的,与“武”相对。
《谏太宗十思疏》:“~武并用,垂拱而治。
”⑥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
《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身。
”⑦文化;
文教。
《论......更多
斧
fǔ①砍物用的工具。
《寡人之于国也》:“~斤以时入山林。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又】专指兵器或刑具。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质以请罪。
”②用斧砍。
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冰持作糜。
”③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
《礼记•檀弓》:“加~于椁上。
”查询
本
běn①草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②树木的干。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以观其疏密。
”③根本;基础。
《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
”④指农业。
《论积贮疏》:“今背~而趋末,食者甚众。
”⑤本源;根源。
《原毁》:“为是者有~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⑥依照;依据。
《图画》:“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损而润色之。
”⑦堆原,考察。
《伶官传序》:“抑~其......更多
机
jī①弩机;
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
《韩非子•说林下》:“操弓关~”②泛指器械的机关。
《张衡传》:“虽一龙发~,而七首不动。
”③机械;
器械。
《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
”④织布机。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织,夜夜不得息。
”⑤事物的关键。
王符《潜夫论•本政》:“治乱之~,在于明选而已矣。
”⑥时机;
机会。
《赤壁之战》:“成败之~,在于今日。
”⑦重要的;
关键的。
《晋书•荀勖传》:“勖久在中书,专......更多
椽
chuán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圆木条。
《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以(郑)大宫之~归,为卢门之~。
”【椽笔】像椽子一样大的笔。
比喻重要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