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
bān①分赐;
分赏。
《记王忠肃公翱事》:“戟行皇~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②发布,颁布。
《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通“斑”。
《齐桓晋文之事》:“~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首】对长官清明不扰民者的美称。
丑
chǒu①十二地支的第二位。
②丑角。
传统戏曲里的滑稽角色。
《陈州粜米》:“二~斗子上。
”③相貌难看。
《西门豹治邺》:“呼河伯妇来,视其好~。
”④凶;
恶。
《诗•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亦孔之~。
”⑤同类。
《尔雅•释鸟》:“凫雁~,其足蹼。
”【注】古代“丑、醜”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后合为一字。
【丑诋】用很难听的话骂人。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更多
丘
qiū①土堆;
小土山。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②坟墓。
《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冢。
”③丘墟;
废墟。
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兮。
”④即垄,田亩耕作单位。
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
《采草药》:“一~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辨】岭,山,陵,丘。
见“陵”字。
【丘墟】⒈废墟;
荒地。
⒉坟墓。
【丘壑】⒈深山幽谷。
常指隐居处。
⒉画家的构思布局。
之
zhī①到……去。
《为学》:“吾欲~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汉书•蒯通传》:......更多
亥
hài①地支的第十二位。
《察传》:“晋师己~涉河也。
”②亥时,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21点至23点。
《景阳冈武松打虎》:“其余寅、卯、申、戌、~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
亩
mǔ①田埂;
田中的高处。
《左传•成公二年》:“使齐之封内尽东其~。
”【又】泛指农田。
《项羽本纪》:“乘势起陇~之中。
”《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
”②计量土地的单位。
《齐桓晋文之事》:“百~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亭
tíng①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停宿的公共房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连短~。
”②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高祖还乡》:“你本身做~长,耽几盏酒。
”③亭子;
有顶无墙的建筑。
《醉翁亭记》:“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候】古代用来侦察、监视敌情的岗亭。
【亭亭】⒈耸立的样子。
⒉独立高洁的样子。
⒊山名,在山东泰安南。
【亭午】正午。
什
shí①以十个个体组成的一个单位。
军队中十人为一什,户籍以十家为一什。
《韩非子•显学》:“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数。
”②《诗经》的“雅”、“颂”各部分每十篇编成一组,称“……之什”。
后代用“什”称诗篇或文章的卷数,也称诗文。
姚合《送陈倜赴江南从事》:“新~定知饶景思。
”③十倍。
王符《潜夫论•浮侈》:“浮末者~于农夫。
”④十分之……。
《史记•高祖本纪》:“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二三。
”【什伍】古户籍......更多
仞
rèn①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仞。
一说七尺,也有以五尺或六尺或四尺为一仞的。
古代尺度不同,一尺的长短也不一致,通常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向两侧伸开两臂后从左后指手到右手指中间的距离。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
劳
láo①辛劳;
劳苦。
《伶官传序》:“忧~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又】辛劳;
劳苦。
《送东阳马生序》:“无奔走之~矣。
”②劳累;
疲劳。
《殽之战》:“师~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又】使……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筋骨,饿其体肤。
”③勤劳。
《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
”④功劳。
《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而位居我之上。
”⑤操劳。
《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