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
jīn①古代衣、袍的交领。
宋玉《风赋》:“王廼披~而当之。
”②衣襟;
前襟。
衣服胸前的部分。
《伶官传序》:“泣下沾~,何其衰也。
”【又】〈名意动〉以……为衣襟。
《滕王阁序》:“~三江而带五湖。
”③襟怀;
胸怀。
《滕王阁序》:“遥~甫畅,逸兴遄飞。
”
逝
shì①去;
离去。
《论语•子罕》:“了在川上曰:‘~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奔跑。
《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
”③消逝;
消失。
《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
”④死。
《序》:“既痛~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勖。
”⑤通“誓”,发誓。
《硕鼠》:“~将去女,适彼乐土。
”
盍
hé①何不;
为什么不。
《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则~反其本矣?”②怎么;
为什么。
《管子•戒》:“~不从乎?君将有行。
”
睦
mù①和好;
和睦。
《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行阵和~。
”②亲睦;
亲密。
《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汉之~亲。
”③顺从;
服从。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
”【睦睦】恭敬的样子。
瞽
gǔ①瞎眼。
《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
”②古代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邵公谏厉王弭谤》:“~献曲,史献书。
”③比喻人没有能力。
《劝学》:“不观气色而,谓之~。
”【瞽说】不合事理的言论;
瞎说。
【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作谦辞。
【瞽议】妄议;
无见识的意见
矣
yǐ①表示肯定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
《扁鹊见蔡桓公》:“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②表示推测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
《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③用于感叹,可译为“了”、“啊”。
《愚公移山》:“甚~,汝之不惠!
”④表示请求、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老臣不能从。
”⑤与其他疑问词结合,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为“了”、“呢”。
《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更多
石
shí①石头。
《劝学》:“锲而不舍,金~可镂。
”②石碑。
《五人墓碑记》:“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③矿物类药物;
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之所及也。
”④石制的磬类乐器。
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
⑤今读dàn。
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
《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石肠】心肠如石。
喻意志坚强。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田。
喻无用。
祖
zǔ①祖庙;
宗庙。
《尚书•舜典》:“受终于文~。
”②祖先。
桓宽《盐铁论•结合》:“故先~基之,子孙成之。
”③祖父。
《捕蛇者说》:“吾~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六国论》:“思厥先~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开始。
《察变》:“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始,远及洪荒。
”⑤效法。
《屈原列传》:“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⑥出行时祭祀路神。
《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取道。
”【祖本......更多
祟
suì鬼神作怪。
《左传•昭公元年》:“实沈、台骀为~。
”查询
福
fú①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也泛指幸福、福气。
《老子》:“祸兮~所倚。
”②赐福;
保佑。
《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也。
”③祭祀用过的酒肉。
《周礼•天官》:“凡祭祀之致~者,受而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