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yōng①和谐。
《国语•晋语九》:“夫幸非福,非德不当~,~不为幸,吾是以惧。
”②通“阻塞”。
《汉书•匈奴传》:“隔以山谷,~以沙幕。
”③通“拥”,拥有。
《战国策•秦策》:“~天下之国。
”【雍和】和睦;
融洽。
【雍容】仪容温文,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雍州】古代九州之一,故址即今陕西、甘肃及内蒙额济纳旗一带。
须
xū①胡须;
胡子。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②动物的触须。
《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
”③等待。
《诗经•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我友。
”④需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行即骑访名山。
”⑤应该。
《凉州词》:“羌笛何~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⑥本是。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你~身姓刘,你妻~姓吕。
”⑦却。
《失街亭》:“到丞相面前~分不得功。
”【须眉】......更多
颁
bān①分赐;
分赏。
《记王忠肃公翱事》:“戟行皇~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②发布,颁布。
《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通“斑”。
《齐桓晋文之事》:“~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首】对长官清明不扰民者的美称。
齐
qí①相同;
等同;
一样。
《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光。
”《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②整齐,达到同一高度。
《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
”【又】使……整齐;
使……一致。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同,则宜安抚。
”《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吴榜以击汰。
”③整顿;
治理。
《少年中国说》:“修身、~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为政》:“导之以德......更多
之
zhī①到……去。
《为学》:“吾欲~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汉书•蒯通传》:......更多
付
fù①交付;
交给。
《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有司论其刑赏。
”《赤壁之战》:“操当以肃还~乡党。
”②置;
放置。
《指南录后序》:“死固~之度外矣。
”③托付;
寄托。
《后汉书•袁绍传》:“孤以首领相~矣。
”④通“附”,亲附;
附属。
《管子•正》:“致道,其民~而不争。
”
仞
rèn①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仞。
一说七尺,也有以五尺或六尺或四尺为一仞的。
古代尺度不同,一尺的长短也不一致,通常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向两侧伸开两臂后从左后指手到右手指中间的距离。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
力
lì①力气;
气力。
《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焉。
”②能力;
力量。
《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能窃之。
”③威力;
权力。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④武力。
《项羽本纪赞》:“欲以~征经营天下。
”⑤人力;
劳力。
《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
”⑥功劳。
《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也。
”⑦尽力;
用力。
《殽之战》:“武夫~而拘诸原,......更多
例
lì①类;
列。
《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
”②旧例;
惯例。
《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
”③类比;
照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出为刺史。
”④像;
类似。
《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送死。
”⑤一概。
《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皆残蠹。
”【例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
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倍
bèi①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通“背”,背向;背对着;违背;违反;背叛;背诵。
③通“悖”,悖逆乖戾。
《管子•五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贫富无度则失。
”péi陪伴;伴随。
《穆天子传》:“丧三即位,周室父兄子孙~之。
”【倍谲】1.比喻各持一见,更相立异。
《庄子•天下》:“俱诵《墨经》,而~不同,相谓别墨。
”2.同“倍僪”,太阳周围的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