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ū①都市;

城市。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予赵。

”《扬州慢》:“淮左名~,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又】专指京都、首都。

《出师表》:“兴复汉室,地面观察站于旧~。

”②优美;

漂亮。

《三国志•孙韶传》:“身长八尺,仪貌~雅。

”③表示赞美。

《书•皋陶漠》:“皋陶曰:‘~!

在知人,在安民’。

”④总;

汇总。

《与吴质书》:“项撰其遗文,~为一集。

”dōu①表示总括。

全;

尽《扬州慢》:“渐......更多

chéng①酒醉后的病态。

张衡《南都赋》:“其甘不爽,醉而不~。

”②酒醒,清醒。

谭嗣同《仁学》:“雾豁天~,霾敛气苏。

lǐ①甜酒。

《荀子•大略》:“有酒~则辞。

”②甜美的泉水。

《上林赋》:“~泉涌于清室。

yǐn①隐藏。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卷底衣褶中。

”②隐居,不出来做官。

《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屠间耳。

”③隐衷;

隐情。

《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明告鬻梅者。

”④同情。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⑤暗地里。

《促织》:“然睹促织,~中胸怀。

”⑥矮墙。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而待之。

”【隐忍】隐瞒真情而勉力忍耐。

【隐逸】隐居;

......更多

bān①分赐;

分赏。

《记王忠肃公翱事》:“戟行皇~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②发布,颁布。

《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通“斑”。

《齐桓晋文之事》:“~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首】对长官清明不扰民者的美称。

sà①形容风声。

《晋书•陶渊明传》:“清风~至。

”②衰落。

陆倕《思田赋》:“岁聿忽其云暮,庭草~以萎黄。

”【飒然】风声;

类似风的声音。

【飒飒】⒈风雨声。

⒉衰老的样子。

⒊迅速的样子。

chì①整治,整顿。

《诗经•小雅•六月》:“戎车既~。

”《汉书•燕刺王旦传》:“~武备。

”今有双音词“整饬”。

②谨慎。

《宋史•程元凤传论》:“程元凤谨~有馀而乏风节。

”(乏风节:缺少气节。

)③通“敕”。

告诫。

《汉书•黄霸传》:“宜令贵臣明~长吏守丞。

”(明:明白地。

)《汉书•五行志上》:“又~众官,各慎其职。

”(慎:谨慎,指慎守。

)【饬躬】同“饬身”。

正已。

也作“敕躬。

”《后汉书•冯衍传下》:“于......更多

liàng①明亮。

嵇康《杂诗》:“皎皎~月,丽于高隅。

”【引】明白;

聪明。

《后汉书•陈蕃传》:“聪明~达。

”②通“谅”,诚信。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

”③原谅;

谅解。

《后汉书•袁绍传》:“公貌宽而内忌,不~吾忠。

”④估谅;

料想。

王明清《挥麈后录》:“~元帅智周万物,不待斯言,察见罪状。

zè①倾斜。

《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日视朝,日~乃罢。

”②狭窄。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携手赋诗,步~径,临清流也。

”③仄声,汉字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④通“侧”。

旁边。

《汉书•段会宗传》:“昆山之~。

”【仄陋】出身卑微;

低贱。

【仄目】同“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

【仄媚】以不正当的方式讨好奉承。

同“侧媚”。

【仄日】斜阳。

【仄室】同“侧室”。

庶子【仄闻】从旁闻知。

同“侧闻”

fú①趴。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②俯伏。

《陈情表》:“~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③埋伏。

《孙膑减灶》:“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

”④伏兵。

《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焉。

”⑤隐蔽,隐藏。

《老子》:“福兮祸所~。

”⑥降低;

低落。

韩愈《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波不兴。

”⑦保持;

怀。

《离骚》:“~清白以死直兮。

”⑧居处;

居住。

《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更多

1112131415 共2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