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
pán①巨大的石头。
《易•渐》:“鸿渐于~。
”【又】大;
巨大的;
厚重的。
《孔雀东南飞》:“~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②通“盘”。
徘徊;
逗留。
《后汉书•宋意传》:“久~京邑。
”【磐石】⒈巨大的石头。
⒉比喻稳固;
坚实牢固。
社
shè①土地神。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
”②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是土地神灵依附止息的地方)。
《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橘。
”③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节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里祠下,一片神鸦~鼓。
”④古代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一说二十家)为一社。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
”⑤社团;
团体。
《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禄
lù①福;
福气。
《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相,幸复得此妇。
”②俸禄,指官吏的薪俸。
《祭十二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
”
紫
zǐ①紫色。
《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绮为上襦。
”②紫色绶带。
《芋老人传》:“或绾黄纡~,或揽辔褰帷。
”【紫禁】皇帝的住处。
【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
【紫气】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查询
羡
xiàn①羡慕。
《淮南子•说林》:“临河而~鱼,不如归家结网。
”②剩余;
盈余。
《管子•国蓄》:“钧~不足。
”③超过。
司马相如《上林赋》:“功~于五帝。
”【又】泛滥。
《汉书•沟洫志》:“河灾之~溢,害中国也尤甚。
”yán①通“延”,邀请。
张衡《东京赋》:“乃~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②通“埏”,墓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闭中~,下外~门。
”
而
ér①颊毛;
胡须。
《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②通“尔”你,你的。
《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通“如”。
好像《察今》:“军惊~坏都 舍。
”④1.表并列关系。
《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
”《捕蛇者说》:“黑质~白章。
”2.表相承关系。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还走。
” 《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大声发于水上。
”3.表示递进关系。
臬
niè①射箭的靶子;
目标。
张衡《东京赋》:“桃弧棘矢,所发无~。
”②古代用来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
陆倕《石阙铭》:“陈圭置~,瞻星揆地。
”③法度。
《尚书•康诰》:“汝陈时~。
”④极限。
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其广无~。
”
誂
tiǎo①逗引;
诱惑。
《史记•吴王濞列传》:“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胶西王。
”②通“佻”。
轻佻;
轻浮。
《吕氏春秋•音律》:“流辟~越慆滥之音出。
”miǎo高。
张衡《西京赋》:“通天~以竦峙。
”(通天:台名)【訬轻】狡狯轻薄。
《汉书•叙传下》:“江都~。
”【訬婧】形容腰细。
张衡《思玄赋》:“舒~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
”(袿:衣裾,衣袖。
徽:带子。
)
讽
fěng①诵读;
背诵。
《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②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
《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谏。
”③讥讽;
讥刺。
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邪?”
诡
guǐ①要求;
责成。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效力,恐未效而死。
”②欺诈;
狡诈。
《屈原列传》:“而设~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③奇怪;
异常。
《新唐书•吐蕃传》:“上宝器数百具,制治~殊。
”④违背;
不符。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不祥莫大焉。
”⑤隐蔽。
《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