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xíng①形体。
《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役,奚惆怅而独悲。
”②容貌。
《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容枯槁。
”③形象;
形状。
《订鬼》:“泄于目,目见其~。
”④形势。
《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成矣。
”⑤表露;
表现。
《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诸梦。
”⑥表现出的现象。
《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何以异?
”⑦对比。
《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容】⒈形体容貌;
客
kè①寄居他乡;
旅居在外。
《柳毅传》:“念乡人有~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②旅居在外的人。
《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③宾客;
客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从外来。
”④门客;
食客。
寄食于豪门贵族并为之效力的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诸侯以公子贤,多~,不也加兵谋魏十余年。
”【又】作食客;
寄食于他。
如“冯谖~孟尝君”。
【又】以客礼相待;
以……为客。
《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我。
尸
shī①尸体,古也写作“屍”。
《唐雎不辱使命》:“伏~百万,流血千里。
”②陈列尸体示众。
《叔向贺贫》:“其身~于朝,其宗灭绛。
”③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仪礼•士虞礼》:“祝迎~。
”④主持。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盟者。
”【尸臣】主事的大臣。
【尸利】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性
xìng①人的本性;
生性。
《训俭示康》:“吾~不喜华靡。
”②事物的本质特点。
《采草药》:“此物~之不同也。
”③性格;
脾气。
《陈州粜米》:“人见我~儿不好。
”【性体】本性品质。
【性行】性格行为。
梃
tǐng①棍棒。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与刃,有以异乎?”②计量竿状物体的单位,根。
《魏书•李孝伯传》:“骏遣人献酒器,甘蔗百~。
”
欠
qiàn①打呵欠。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伸。
”②(身体上部)略为抬起前伸。
《宋史•赵普传》:“太祖~身徐起。
”③欠缺;
缺少;
差。
《答韦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独~为人师耳。
”④该欠;
亏欠。
《高祖还乡》:“~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欠身】身略侧动,作欲起立状,表示尊敬。
查询
磨
mó①物体相磨擦。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
”②遇到困难或阻碍。
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
”③消失;
磨灭。
《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矣。
”mò辗粉的用具。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
”【磨莹】⒈磨治玉石。
⒉磨物,使光洁。
查询
笺
jiān①一种文体,写给尊贵者的快信。
《晋书•谢安传》:“安投~求归。
”②一种注释。
如郑玄《诗笺》。
③精美的纸张,供题诗或写字用。
李白《草书歌行》:“~麻素绢排数箱。
”今有“信笺”。
箴
zhēn①针。
《荀子•大略》:“今夫亡~者,终日求之而不得。
”②规劝;
劝告。
《左传•宣公十二年》:“~之曰。
”③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内容的文章。
扬雄的《州箴》、《箴砭》。
【箴砭】用针和砭石治病,引申为批评,探讨。
【箴规】告诫规劝。
查询
簪
zān①古代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长形针。
《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②在头上插戴。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簪花】⒈戴花。
⒉书体的一种。
【簪缨】簪和缨,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装饰物。
也指为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