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ng①草;

密聚丛生的草。

扬雄《方言》:“草,南楚江湘之间谓之~。

”【又】草木丛生处。

《周易•同人》:“伏戎于~。

”②民间;

草野。

《察传》:“乃今重黎举夔于草~之中而进之。

”③粗鲁;

不精细。

《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之。

”【莽苍】迷茫的样子。

指郊野;

近郊。

【莽浪】荒诞;

虚浮。

【莽莽】草木茂密的样子。

广阔;

旷远。

bì①遮住;遮掩。

《鸿门宴》:“常以身翼~沛公。

”②蒙蔽。

《论语•阳货》:“女闻六言六~矣乎。

”【又】受蒙蔽。

《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③隐藏,躲藏。

《黔之驴》:“~林间窥之。

”④总括;概括。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之,曰:思无邪。

yù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

欧阳修《自歧江山行至至平陆驿》:“水涉愁~射,林行忧虎猛。

jī①指责;

非难。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规劝;

讥笑。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于市朝。

”③讥讽;

讥笑。

《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而在己为有悔。

jiǎng①讲和;

构和。

《史记•甘茂列传》:“樗里子与魏~,罢兵。

”②研究;

讨论。

《柳毅传》:“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火经。

”③讲求;

重视。

《谭嗣同》:“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中外之故,国主变法。

”④讲解;

解说。

《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

”⑤讲习;

练习。

《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武。

”⑥行;

用。

《芋老人传》:“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钧礼。

gào①告诉。

《尝书•太甲下》:“伊尹申~于王。

”(伊尹:人名。

申:重。

)②皇帝给臣子的命令。

李阳冰《草堂集序》:“潜草诏~,无人知者。

”③告诫;

劝勉。

《国语•楚语上》:“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也。

” 《尚书•多方》:“成王归自奄,在宗周,~庶邦。

”④文体的一种,用天告诫或勉励。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之体也。

” 【辨】告,诰,诏。

“告 ”和“诰原来都......更多

gǔ①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

《三峡》:“空~传响,哀转久绝。

”《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

”②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不分。

”③善,好。

《尚书•洪范》:“凡厥正人,既富方~。

”【辨】谷,榖原是意义同的两个字。

榖,禾,黍,稷。

“榖”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禾”原指谷子。

“粟”原指谷子颗粒(小米),后来“禾”字常用作庄稼的代称。

“粟”字常用作粮食的代称。

“黍”是......更多

xiàng①大象。

【又】象牙;

象牙制品。

《项脊轩志》:“持一~笏至。

”②景象;

状况。

《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万千。

”③摹拟;

仿效。

《核舟记》:“罔不因势~形,各具情态。

háo①豪猪脊背上长而尖硬的毛。

②杰出的人才;

豪杰。

《赤壁之战》:“江表英~咸归附之。

”③豪放;

豪壮。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举耳,不求士也。

”④有势力。

《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长者、里父老皆会。

”⑤强悍;

强暴。

《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而多怨。

”【又】强横的人;

暴徒。

《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岂可近也。

”⑥阔绰;

豪华。

《梁书•贺琛传》:“相竞......更多

zhì①人质;

抵押品。

《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兵乃出。

”②作人质;

作抵押品。

《触龙说赵太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③质地;

底子。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而白章。

”④质朴;

朴实。

《论语•雍也》:“~胜文则野,文胜~则史。

”⑤资质;

禀性。

《送东阳马生序》:“非天~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⑥刑具;

刀斧底下的垫座。

又写作“锧”。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请罪......更多

1617181920 共3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