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
chāo①叉取。
李白《大猎赋》:“~獑猢,揽貊(豸国)。
”②掠夺。
《后汉书•郭伋传》:“时匈奴数~郡界,边境苦之。
”③从侧面或近路过去。
④用匙取物。
韩愈《赠刘师服》诗:“匙~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⑤誊写,抄录。
《晋书•纪瞻传》:“好读书,或手自~写。
”⑥古代十撮为一抄。
《孙子算经》:“十撮为一~,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抄暴】劫掠滋扰。
《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转盛,~......更多
挛
luán①连在一起。
《易•小畜》:“有孚~如,不独富也。
”②抽搐。
《后汉书•杨震传》:“彪见汉祚将尽,遂称脚~不复行,积十年。
”liàn通“恋”,爱慕不舍。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上所以~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挛拘】沾滞;
固执。
捣
dǎo①捣;
春。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麋鹿羊矢。
”李白《捣衣篇》:“夜~戎衣向明月。
”②攻击;
攻打。
《史记•孙膑传》:“批亢~虚。
”chóu通“稠”,聚。
《史记•龟策列传》:“上有~蓍,下有神龟。
” 【捣虚】乘虚而击。
措
cuò①放置;
安放。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手足。
”王符《潜夫论•德化》:“放之大荒之外,~之幽冥之内。
”(放:驱逐。
大荒:边远的地方。
幽冥:昏暗的地方。
)这个意义又写作“厝”。
②施行。
《周易•系辞上》:“举而~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又】处理,置办。
《宋史•徽宗纪》:“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置。
”③废弃;
放弃。
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也。
”④通“错”。
交错;
间杂。
《史记•......更多
揾
wèn①浸没。
李肇《国史补上》:“以(笔)头~水墨中而书之。
”②用手指按;
揩试。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
撑
chēng①抵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拄。
”②用篙行船。
李白《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诗:“渔子与舟人,~折万张篙。
”③支柱。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河梁幸未坼,枝~声窸窣。
”④美,漂亮。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便是月殿里姮娥,也没恁地~。
”【撑拒】也作“牚拒”、“牚距”。
1.撑持,抵住。
2.争执。
擘
bò①分开;
分裂。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两山。
”②大拇指。
【又】用拇指拨弦,弹奏。
查询
旆
pèi古代旗边陲下的饰品。
《诗经•小雅•六月》:“白~央央。
”【又】泛指旌旗。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旌~何缤纷。
”【旆旆】⒈旗帜飘扬的样子。
⒉生长茂盛的样子。
查询
昂
áng①举起;仰起.《核舟记》:“矫酋~视。
”②抬高。
《促织》:“~其直,居为奇货。
”③振奋。
《五人墓碑记》:“激~大义,蹈死不顾。
”【昂藏】ángcáng仪表琳伟,气度不凡样子。
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绣衣柱史何~,铁冠白笔横秋霜。
”【昂霄】ángxiāo高出霄汉,形容才能杰出。
昃
zè①太阳西斜。
《汉书•董仲舒传》:“周文王至于日~不暇食。
”谢混《游西池》诗:“景~鸣禽集。
”太阳过午叫“昃”,又分为“中昃”、“下昃”。
“中昃”指未时,即现在下午一至三时。
“下昃”指申时,即现在下午三至五时。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太阳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