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
zhèn①举;
举起。
《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
”②抖动。
《屈原列传》:“新浴者必~衣。
”③奋起;
振作。
《教战守策》:“痿蹶而不复~。
”④整顿。
《史记•主父偃传》:“诸侯春~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⑤通“赈”,救济。
《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救。
”⑥通“震”,震动。
《张衡传》:“如有地动,尊则~龙。
”⑦通“震”,惊恐。
《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恐。
”⑧通“震”,威吓。
《谏太宗十思疏......更多
挺
tǐng①拔出。
《陈涉世家》:“尉剑~,广起,夺而杀尉。
”②挺直;
伸直。
《劝学》:“虽有槁暴不复~者,輮使之然也。
”③突出;
冒出。
《雁荡山》:“既非~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④不屈;
不服。
《陈州粜米》:“则这攒典哥哥休强~,你可敢教我亲自秤?”⑤根。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南墙钜竹千~,俨立若相持。
”【挺挺】正直的样子。
操
cāo①拿着;
携带。
《愚公移山》:“~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鸿门宴》:“大王来何~?
”②掌握;
控制。
《韩非子•定法》:“~杀生之柄。
”③持用;
采取。
《答司马谏议书》:“而议事每不合,所~之术多异故也。
”④从事。
《促织》:“邑有成名者,~童子业,久不售。
”⑤节操;
品行。
《史记•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
”⑥琴曲。
《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
”【......更多
擪
yè用手指按。
《庄子•外物》:“接其鬓,~其顪。
”《淮南子•泰族训》:“所以贵扁鹊者……,贵其~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
敛
liǎn①收;
收集;
聚集。
《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
”《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
”②摊派;
征收捐税。
《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收整;
约束;
节制。
《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
”④通“殓”。
装殓;
殡殓;
殡葬。
《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
【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
⒉藏身不出。
⒊指退隐。
断
duàn①截断;
断开。
《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其左股。
”《察今》:“故曰良剑期乎~,不期乎镆铘。
”《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阻隔;
隔断。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焉。
”《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洄曲及诸道桥梁。
”③断绝;
中止。
《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衡阳之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绝。
”《促织》:“成顾......更多
方
fāng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
《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
《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
”③正直。
《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
《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
”⑤区域;地方。
《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
”⑥方圆;周围。
《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比拟;相比。
《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
昆
kūn①兄长;
哥哥。
《国语•越语》:“乃致其父母~弟而誓之。
”②后裔;
子孙。
《宋书•谢灵运传论》:“并方轨前秀,垂范后~。
”③诸;
群;
一应的。
《汉书•成帝纪》:“草木~虫,咸得其所。
”
更
gēng①改正;
改变;
更换。
《十则》:“~也,人皆仰之。
” 《庖丁解牛》:“良庖岁~刀,割也;
族庖月~刀折也。
”《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酌。
”②经历;
经过。
《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非一。
”《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
”③交替;
交互。
《活板》:“~互用之,瞬息可就。
”《左忠毅公逸事》:“使将~休。
”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更多
杜
dù①树木名。
又称棠梨,杜梨。
《经诗•有杕之杜》:“有杕之~,生于道左。
”②堵塞;
阻塞。
《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③毫无根据地随意臆造。
《林黛玉进贾府》:“只恐又是你的~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