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zhěn枕头。
《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席,失向来之烟霞。
”zhèn①将头放在枕头等物上。
《赤壁赋》:“相与~藉乎舟中。
”②临近;
挨着。
《汉书•严助传》:“北~大江。
”
染
rǎn①染色;
用颜料使物体具有某种颜色。
《墨子•所染》:“~于苍则苍,~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②沾染;
污染。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濯清涟而不妖。
”③传染。
《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者众也。
”【染逮】沾污;
牵连。
【染服】僧衣。
亦名缁衣。
色紫而带浅黑。
树
shù①栽种;
种植。
《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之以桑。
”②建立;
竖立。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旗旄,罗弓矢。
”③树木。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④棵;
株。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尽是刘郎去后栽。
”【树艺】种植。
查询
核
hé①果核;果实中心的坚硬部分。
《核舟记》:“盖简~桃修狭者为之。
”②有核的果实。
泛指果品。
《赤壁赋》:“肴~既尽,杯盘狼藉。
”③真实;
实在。
《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直,其事~。
”④核实;
验证。
《张衡传》:“有遂乃研~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查询
楗
jiàn①门闩。
《老子》:“无关~而不可开。
”②在河堤缺口处打下的竹木桩。
《史记•河渠书》:“而下淇园之竹以为~。
”【引】堵塞。
《墨子•兼爱中》:“以~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
”jiǎn通“蹇”,跛。
《周礼•考工记•辀人》:“终日驰骋,左不~。
”
止
zhǐ①脚。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者,笞五百。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
②停止。
《察今》:“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又】使……停止。
《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之)不内。
”③住下。
《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文殊院。
”④留住。
《荷蓧丈人》:“~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⑤阻止。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之。
”⑥中止。
《〈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
”⑦通“......更多
沧
cāng①寒冷。
《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青绿色。
任彦昇《赠郭桐庐》:“~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沧海】1.大海。
2.我国东海的别称。
3.神话中的海岛名。
【沧溟】1.指高远的天空。
班固《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其名难测,其实分别。
”2.指大海。
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翰林逼华盖,鲸力破~。
”
洒
sǎ①撒水于地。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夜~扫,早帐具至旦。
”②散落;
抛落。
郭璞《江赋》:“骇浪暴~,惊波飞薄。
”③挥写。
《文心雕龙•养气》:“~翰以伐性。
”④表示自称。
咱,我。
《水浒传》:“~家是经略府提辖。
”xǐ①通“洗”,洗涤。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夏时诣水中澡~手足。
”②分流。
《史记•河渠》:“九川既疏,九泽既~。
”
洞
dòng①洞穴;
窟窿。
《游褒禅山记》:“距~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穿通;
贯穿。
《狼》:“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透彻;
深入。
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
”④明亮。
《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然。
”⑤敞开。
成语有“城门洞开”【洞彻】⒈清澈。
⒉通达事理。
【洞溢】透彻;
丰富。
涉
shè①徒步渡水。
《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
”【又】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水。
《后序》:“以小舟~鲸波,出无可奈何。
”②进入;
到。
《赤壁之战》:“驱中国士众远~江湖之间。
”③经历;
经过。
《教战守策》:“~险而不伤。
”④牵涉;
关连。
刘知几《史通•叙事》:“而言有关~,事便显露。
”⑤阅览。
《后汉书•仲长统传》:“少好学,博~书记。
”dié通“喋”,流淌。
《与陈伯之书》:“朱鲔~血于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