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zhì①智慧。
《屈原列传》:“竭忠尽~,以事其君。
”②有才智。
《少年中国说》:“少年~则国~。
”③聪明。
《谏太宗十思疏》:“则~者尽其谋。
”【又】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其家甚~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④智谋。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谋。
”⑤神智;
理智。
《吕氏春秋•疑似》:“丈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智囊】足智多谋的人。
更
gēng①改正;
改变;
更换。
《十则》:“~也,人皆仰之。
” 《庖丁解牛》:“良庖岁~刀,割也;
族庖月~刀折也。
”《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酌。
”②经历;
经过。
《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非一。
”《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
”③交替;
交互。
《活板》:“~互用之,瞬息可就。
”《左忠毅公逸事》:“使将~休。
”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更多
望
wàng①远望;
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盼望;
希望;
期望。
《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埋怨;
怨恨;
责怪。
《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
”④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⑤名望;
声望。
《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望洋】仰视的样子。
未
wèi①没有;
不曾。
《廉颇蔺相如列传》:“计~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不。
《捕蛇者说》:“~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用在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否”、“没有”。
《书博鸡者事》:“是足以报使君~耶?”④地支的第八位,古代用以记日子。
《登山记》:“是月丁~,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⑤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一至三点。
【未亡人】旧时寡妇自称。
末
mò①树梢。
《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
”②事情、物件的端或尾。
《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
”③末尾;
尽头。
《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
”④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
《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⑤时间或顺序在后。
贾思勰《树木》:“吴~,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末技】⒈小技。
⒉指工商业。
【末业】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
古代称......更多
杂
zá①配合各种颜色。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五色。
”②搀杂;
混杂。
《项脊轩志》:“又~植兰桂竹木于庭。
”【又】乱糟糟的事。
《归田园居》:“户庭无尘~,虚室有余闲。
”③不纯的;
不同种类的。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树。
”④交错。
《琵琶行》:“嘈嘈切切错~弹。
”⑤都;
共。
《愚公移山》:“~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杂厕】夹杂;
混杂。
【杂家】古代九流之一,采众家之说而融为一家的......更多
杠
gàng①竹木杆子。
《仪礼•乡射礼》:“以白羽与朱羽糅~。
” 《尔雅•释天》:“素锦绸~。
”②独木桥;
小桥。
《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成;
十二月,舆梁成。
”③通“扛”抬。
康有为《东事战败》诗:“~棺摩拳,击鼓三挝。
”
枉
wǎng①弯曲,与“直”相对。
《荀子•王霸》:“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也。
”②不正直的;
邪恶的。
《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道速祸。
”③歪曲;
曲解。
《书博鸡者事》:“臧使者~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④冤枉;
冤屈。
《狱中杂记》:“其~民也,亦甚矣哉。
”⑤委屈;
降低身份。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徒然;
白白地。
李白《清平调》:“云雨巫山~断肠。
”【枉法】执法......更多
某
mǒu①指代不明确说出的时、地、人、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地震》:“后闻~处井倾侧,不汲;
~家楼台南北易向。
”《大铁椎传》:“今夜半,方期和决斗~所。
”《报刘一丈书》:“~也贤!
~也贤!
。
”②代称自己或代自己的名。
《记王忠肃公翱事》:“今以半别公,公固知~不贪也。
”《游褒禅山记》:“临川王~记。
”
栗
lì①栗树;
栗子。
《促织》:“蟹白~黄,备极护爱。
”②通“慄”。
害怕得发抖;
战栗。
《教战守策》:“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
”【栗栗】⒈众多。
⒉恐惧的样子。
【栗烈】严寒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