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
yì①水漫出来。
《三国专•吴主传》:“诸山崩,鸿水~。
”②流露。
《柳毅传》:“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
”③自满;
骄傲。
《谏太宗十思疏》:“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过分的。
《三国志•诸葛瞻传》:“美声~誉,有过其实。
”【溢美】过分的称赞。
【溢目】眼睛看不过来,指景物多姿多彩。
易
yì①交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
”《论积贮疏》:“罢夫羸老~子而咬其骨。
”②改变;
变换。
《涉江》:“阴阳~位,时不当兮。
”③容易,与“难”相对。
《滕王阁序》:“冯唐~老,李广难封。
”《为学》:“天下事有难~乎?
”④轻视。
《童区寄传》:“贼~之,对饮酒,醉。
”⑤平坦。
《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远近虚实尽知之。
”
强
qiáng①(弓弩)硬而有力。
《赤壁之战》:“~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②泛指强健有力。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③强大;
强盛。
《陈情表》:“外无期功~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又】强者。
《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
”④加强;
增强。
李斯《谏逐客疏》:“~公室,杜私门。
”⑤强悍;
强横。
《周处》:“周处年少时,凶~侠气,为乡里所患。
”⑥胜过;
比……强。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宣宗......更多
尺
chǐ①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
”②量长度的工具,尺子。
③表示短、少。
《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
日影移动一尺。
比喻较短的时间。
《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
”【尺书】1.信札;
书信。
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
”2.简册;
书籍。
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更多
系
xì①悬;
挂。
《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向牛头充炭直。
”②梆缚;
拴。
《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颈,委下命吏。
”③拘囚;
关押。
《谭嗣同》:“君既~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④继;
连接。
班固《东都赋》:“~唐统,接汉绪。
”⑤带子。
《陌上桑》:“青丝为笼~,桂枝为笼钩。
”⑥世系;
系统。
杜甫《赠比部箫郎中十兄》:“汉朝丞相~,梁日帝王孙。
”⑦联系;
关联。
柳宗元《封建论》:“大业弥固,何~于诸侯......更多
乡
xiāng①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
所辖范围,历代不同。
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
”⒉春秋齐制,十连为乡。
《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
”【又】十率为乡。
《管子•小匡》:“十率为~。
”⒊汉制,十亭为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
”⒋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②家乡;
故乡。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更多
功
gōng①事情;
工作。
《诗经•豳风•七月》:“上入执宫~。
”晁错《论贵粟疏》:“三日劝农~。
”②功效;
成绩。
《劝学》:“驽马十驾,~在不舍。
” 《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
”③功业;
事业。
《孟子•公孙丑》:“管仲晏子之~,可复许乎?
” 《晋书•谢尚等传论》:“降龄何促,~败垂成。
”④功劳;
功勋。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大,拜为上卿。
” 《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奉厚而无劳......更多
丈
zhàng①十尺为一丈。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见底。
”②测量。
《左传•襄公九年》:“巡~城。
”③对长辈的敬称。
《大戴礼•本命》:“~者,长也。
”【丈夫】⒈古时称成年男子。
⒉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⒊女子的配偶。
【丈人】⒈古时对老人的通称。
⒉祖父。
⒊妻子的父亲。
上
shàng①上面;
位置在高处的。
《陈涉世家》:“辍耕之垄~,怅恨久之。
”《墨池记》:“新城之~。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②等级高的;
质量高的;
上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大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赏。
”③地位高的人;
主持、领导的人。
《谋攻》:“~下同欲者胜。
”特指君主、帝王。
《周亚夫军细柳》:“~自劳累。
” 《东方朔》:“~伟之。
”④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屈原......更多
交
jiāo①交叉;
交错。
《鸿门宴》:“~戟之士欲止不内。
”②交互;
交相。
《与朱元思书》:“疏条~映。
”③交换;
互换。
《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质。
”④交接;
交合。
《促织》:“自昏达曙,目不~睫。
”⑤结交;
交往。
《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诸侯。
”⑥交情;
交谊。
《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
”⑦同盟;
盟约。
《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过秦论》:“合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