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①把弦安在弓上。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弓……”②开弓。

《诗经•小雅•吉日》:“既~我弓,既挟我矢。

”③紧张;

紧。

《礼记•杂记》:“一~一弛,文武之道也。

”④张开。

《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尾伸须。

”⑤张大;

扩大。

《出师表》:“诚宜开~圣听。

”⑥铺张;

夸大。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管虚~声势。

”⑦陈列;

设置。

《群英会蒋干中计》:“大~筵席。

”⑧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

《后......更多

wén①线条交错的图形;

花纹。

后写作“纹”。

《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

”②华美;

有文彩的。

《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

”③文章。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④文字。

《游褒禅山记》:“独其~犹可识。

”⑤非军事的,与“武”相对。

《谏太宗十思疏》:“~武并用,垂拱而治。

”⑥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

《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身。

”⑦文化;

文教。

《论......更多

shù①捆绑。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

”②整理;

收拾。

《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载,厉兵,秣马矣。

”③约束;

拘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者也。

”④捆;

把。

《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

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

【束甲】捆起铠甲。

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

【束脩】⒈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更多

gēn①树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

”《促织》:“见有虫伏棘~。

”②泛指杆物的根。

《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口如含朱丹。

”《七步诗》:“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

”《采草药》:“大率用~者,若有宿~,须取无茎叶时采。

” 【又】植根;

扎根。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于心。

”③物体的下部、底部。

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

”④事物的根源、本源。

......更多

chuán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圆木条。

《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以(郑)大宫之~归,为卢门之~。

”【椽笔】像椽子一样大的笔。

比喻重要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què①土地瘠薄。

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论巨细,同年而议丰~乎。

”②通“確”,确实。

《后汉书•崔寔传》:“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

”③较量。

《汉书•李广传》:“要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

”④通“搉”,敲击。

《世说新语•文学》:“乐(广)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几。

”⑤坚固。

《汉书•师丹传》:“~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

”⑥确实。

《新唐•卢从愿......更多

chī①用竹板、荆条抽打。

《陈涉世家》:“尉果~广。

”②比喻奴役;

役使。

《过秦论》:“执敲扑而鞭~天下。

”③用竹板、荆条抽打的刑罚。

《陈州粜米》:“现放着徒流~杖,做下严刑。

”【笞杖】1.以杖抽打。

2.施行笞刑的刑具。

wěn乱。

《南史•梁武帝纪》:“政刑弛~。

”成语有“有条不紊”。

còu皮肤的纹理。

《仪礼•乡饮酒礼》:“肺皆离,皆右体进~。

”【腠理】1.中医指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疾在~,不治将深。

”2.泛指一般事物的条理。

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旧,~遂通。

jí①收藏兵器。

《诗经•周颂•时迈》:“载~干戈。

”【引】止息;

禁止。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

”②收敛。

陶潜《归鸟》:“翼翼归鸟,~羽寒条。

”【戢翼】⒈敛翼停飞。

⒉比喻归隐不仕。

⒊泛指停止不前。

12345 共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