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ū①申时食,晚饭。

【又】申时,傍晚。

《后汉书•王符传》:“非朝~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②吃。

苏轼《超然台记》:“~糟啜醨,皆可以醉。

”③给人吃。

《国语•越语上》:“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shì①装饰;

修饰。

《谏逐客书》:“所以~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②装饰品。

《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之帽。

”【又】衣领衣袖的缘饰。

《谏逐客书》:“绵绣之~不进于前。

”③掩饰;

粉饰。

《史通•惑经》:“文过~非。

”④整治。

《过秦论》:“以~法设刑,而天下治。

shǒu①头。

《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王。

”②首领;

首脑。

《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承天景命。

”③物体的前部。

《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尾相接。

”④首倡;

起首。

《史记•陈涉世家》:“且楚~事,当令于天下。

”⑤开头;

开端;

起始。

《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尾才六日。

”⑥首要;

首位;

第一。

《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也。

”⑦告发;

自首。

《谭嗣同》:“苟不......更多

xīn①远闻的香气。

《尚书•君陈》:“黍稷非~,明德惟~。

”②芳香。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逸】芳香喷溢。

查询

bó①马的毛色不纯,后泛指颜色不纯。

《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

”②混杂;杂糅。

《文心雕龙•杂文》:“或理粹而辞~。

”【又】不纯正。

③辩驳;论证是非。

《旧唐书•王世充传》:“或有~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

”【又】文体名.④传说中的猛兽名。

《管子•小问》:“~食虎豹,故虎疑焉。

huáng①黄色。

《桃花源记》:“~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又】〈名〉黄色的东西。

《芋老人传》:“或绾~纡紫,或揽辔褰帷。

”《促织》:“蟹白栗~,备极护爱。

”【又】〈形〉枯黄。

《诗经•氓》:“桑之落矣,其~而陨”②黄帝的简称。

《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老。

”③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

《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④比喻事情落空。

《红楼梦》:“又怕......更多

齿

chǐ①门牙。

也泛指牙齿。

《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

”②年岁,年龄。

《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

”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

③状如牙齿的物体。

《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

”④议论,说话。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

”⑤提及。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齿豁头童】齿落发脱。

形容人老的样子......更多

liǎng①成双的;

成对的。

《卖炭翁》:“~鬓苍苍十指黑。

”②二。

《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

”③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

《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

”④重量单位。

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

”⑤双,用于鞋袜等。

《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

《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更多

yē①用于句末。

1。

表判断。

《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

”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马说》:“安求其能千里~?

”3.表感叹。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

《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

”5.表示陈述或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判断。

《黔之驴》:“虎见之,庞然......更多

jìng①强而有力。

《过秦论》:“良将~弩守要害之处。

”②刚劲挺拔。

《后汉书•王霸传》:“疾风知~草。

”③刚正;

刚烈。

《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直。

”④僵直;

僵挺。

《送东阳马生序》:“四肢僵~不能动。

”⑤猛烈。

《观猎》:“风~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3637383940 共4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