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①皱眉头,常“频顣”、“频蹙”连用。

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顣厄运。

”②危急。

《诗经•大雅•桑柔》:“国步斯~。

”③频繁;

多次。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渐见征求~。

”【引】并,一起。

《国语•楚语下》:“群神~行。

”【又】先后。

王俭《褚渊碑文》:“~作二守。

”bīn通“濒”,水边。

《诗经•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

”【频仍】连续不断;

一再。

qíng古代一种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

《战国策•秦策一》:“法及太子,~劓其傅。

cóng①跟随;

跟从。

《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

”《荷蓧丈人》:“子路~而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使……跟从;

让……跟随。

《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

”【又】追赶;

追随。

《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

”《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②顺从;

听从。

《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更多

dǎo①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东南倾。

”②失败;

垮台。

《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矣。

”③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

《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与人。

”dào①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

《祭妹文》:“则虽年光~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

”②不顺;

违逆。

《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于心。

”③斟出;

倾出。

邵雍《天津感事......更多

què①退;

后退。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立。

”②打退;

击退。

《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又】使……后退。

《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秦。

”③推却;

推辞;

拒绝。

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众庶。

”④去;

去掉。

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心头肉。

”⑤回头。

《孔雀东南飞》:“~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⑥再;

重;

又。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看妻子愁何在。

”⑦通......更多

yuán①水源。

【引】根源;

本源。

《货殖列传序》:“此四者,民所认食之~也。

”后来写作“源”。

②推究;

推求原因;

探究。

《伶官传序》:“~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

”③平原;

原野,指战场。

《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

”④再。

《灌园叟晚逢仙女》:“你可要这花~上枝头么?”⑤赦免。

《三国志•张鲁传》:“犯法者,三~然后乃行刑。

”【原本】书的初刻本。

事物之所由起。

追溯事物之由来。

【原人】谨慎老实的人。

yòu①再;

还。

《愚公移山》:“子~生孙,孙~生子。

”②更。

《游褒禅山记》:“盖其~深,则其至~加少矣。

”③却。

《汉书•贾谊传》:“汉已幸胜之矣,~不易其所以然。

xū①大土山。

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古之书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者。

”②废墟。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

”【又】使成废墟。

《荀子•解蔽》:“丧九牧之地,而~宗庙之国。

”③集市(后起意义)。

如“趁墟”、“墟市”。

范成大《豫章南浦亭泊舟》诗:“趁~犹市井,收潦再耕桑。

”【墟落】村落。

王维《渭川田家》诗:“斜阳照~,穷巷牛羊归。

chàng①惆怅;

失意。

《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恨久之。

”《狱中杂记》:“至再三,不得所请,~然而去。

”②懊恼;

恼恨。

《孔雀东南飞》:“阿兄得闻之,~然心中烦。

”《智取生辰纲》:“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杨志。

”【怅怅】失意,惆怅。

潘岳《哀永逝文》:“~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

”【怅恨】懊恼怨恨。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久之。

”【怅怳】恍惚。

【怅惋】1.感......更多

jǐ①拖住;

抓住。

《汉书•叙传》:“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之。

”②发射。

班固《西京赋》:“机不虚~,弦不再控。

12345 共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