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ò①写字用的墨;

黑颜料。

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黑光如漆。

”成语有“近~者黑”【又】沾黑。

《石油》:“石炭烟亦大,~人衣。

”【又】用墨染黑。

《殽之战》:“子~衰经。

”【又】穿上黑色丧服。

《殽之战》:“遂~以葬文公。

”【又】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

《殽之战》:“晋于是始~。

”②黑色。

《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

”③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引】准则;

法度。

扬雄《太玄经•法》:“物仰......更多

jiù①接近;

靠近;

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孤。

”②上;

上登。

《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车。

”③就任;

就职。

《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

”④参加;

参与。

《芋老人传》:“知从郡城~童子试归。

”⑤承受;

接受。

《殽之战》:“使归~戮于秦。

”⑥择取;

效法。

《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

”⑦成就;

成功。

《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更多

xīn①心脏。

《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

”②心脏所在的胸部。

《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

”③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

《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

”④想法;

心意。

《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

”⑤中心;

中央。

《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

”【心志】内心;

意志。

dí①仇敌;

敌人。

《殽之战》:“~不可纵。

”《过秦论》:“秦人开关延~,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②抵抗;

抵挡。

《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以无~。

”《失街亭》:“恐汝不能~之。

”③相当;

匹敌。

《谋攻》:“~则能战之。

”④攻击。

《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bèi①违背,相冲突。

《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心。

”②荒谬。

《察今》:“守法而弗变则~。

”③昏惑;糊涂。

《战国策•楚策》:“先生老~乎?

róng①兵器;

武器。

《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

”②战车。

《殽之战》:“梁弘御~,莱驹为右。

”③士兵;

军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阵整齐。

”④军事;

战争。

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

”⑤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五蠹》:“行仁义而怀西~。

”【戎首】⒈发动战争的人;

挑起争端的人。

⒉军队主帅。

gǎn①有勇气;

有胆量。

《信陵君窍符救赵》:“吾攻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 《失街亭》:“谁~引兵去守街亭。

”②敢于。

《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言怒。

”③谦辞,表示冒昧请求的意思。

《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犒从者。

” 《滕王阁序》:“~竭鄙怀,恭疏短引。

”④岂敢。

《孔雀东南飞》:“奉事循公姥,进止~自专?

” 《中山狼传》:“~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更多

zàn①一时;

一下子。

《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而免诸国。

”②暂时。

《孔雀东南飞》:“卿但~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突然。

《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④刚刚。

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⑤姑且。

刘禹锡《酬乐天场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一曲,~凭杯酒长精神。

【注】现代汉语的“暂”指“暂时”;

古代汉语的“暂”,初只指时间很短,后来才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更多

shù①捆绑。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

”②整理;

收拾。

《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载,厉兵,秣马矣。

”③约束;

拘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者也。

”④捆;

把。

《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

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

【束甲】捆起铠甲。

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

【束脩】⒈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更多

qiān①牵引(牲畜)。

《齐桓晋文之事》:“有~牛而堂下者。

”【又】可以牵着走的牛羊猪等牲畜。

《殽之战》:“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竭矣。

”②拉;

拽;

扯。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果群怪聚骂,指目~引。

”【又】系;

拴。

《柳毅传》:“项掣金锁,锁~玉柱。

”③牵连;

连累。

《狱中杂记》:“其骈死,皆轻系及~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牵缠】羁留;

拖留。

12345 共1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