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
jié①鸡栖的木桩。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
”②凶暴。
柳宗元《封建论》:“~猾时起。
”③优秀;
杰出;
高出。
《诗经•卫风•伯兮》:“邦之~兮。
”《水经注•江水》:“比之诸岭,尚为竦~。
”④夏朝末代君王,相传是暴君。
jiē通“揭”,举。
《左传•成公二年》:“~石以投人。
”
梏
gù①木制的手铐。
柳宗元《童区寄传》:“束缚钳~之。
”【又】戴上手铐,监禁。
《山海经•海内西经》:“帝乃~之疏属之山。
”②大;
正直。
《礼记•缁衣》:“诗云:有~德行,四国顺之。
”【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
棹
zhào①划船用长浆。
屈原《湘君》:“桂~兮兰枻。
”②船。
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
”③用浆划船。
《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孤舟。
”
楚
chǔ①本是一种丛生灌木,又叫“荆”;
古代取其条作打人的工具。
《礼记•学记》:“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痛苦,悲痛。
《柳毅传》:“妇始~而谢,终泣而对。
”③鲜明,整齐。
《战国策•齐策》:“不韦使~服而见。
”④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位于长江中下游,后来这一带地方也称楚。
《樊姬》:“樊姬,~国之夫人也。
”《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声。
”【楚楚】1.形容衣服鲜明整洁。
2.草木丛生的样子。
榛
zhēn①一种落叶乔木。
《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
”【又】榛树的果实。
《礼记•内则》“枣栗~柿,瓜桃李梅。
”②丛生的荆棘。
左思《招隐诗二首》:“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
”【榛榛】草木丛杂的样子。
查询
樗
chū树名。
即臭椿。
【樗栎】樗树和栎树,庄子认为它们是无用之材,后以比喻才能低下。
苏轼《和穆父新凉》诗:“常恐~身,坐缠冠盖蔓。
”【樗散】樗为无用之材。
比喻不合世用。
多为自谦之词。
樛
jiū①树枝向下弯曲。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木,甘瓠累之。
”②缠绕;
纠结。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古巃嵸枝相樛~。
”【樛流】⒈曲折迂回的样子。
⒉周转回环的样子。
⒊高低错落的样子。
查询
正
zhèng①不偏;
不斜。
《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②正常;
正当。
《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死者尚稀。
”③规律;
道理。
《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
”④公正;
正直。
《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之不容也。
”⑤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狱中杂记》:“而十四司~副郎好事者。
”⑥恰好;
正好。
《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相应。
”⑦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
殽
xiáo①混杂;
错乱。
《汉书•艺文志》:“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
”②通“崤”,山名。
《过秦论》:“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yáo同“肴”。
煮熟的鱼肉。
《诗经•大雅•凫鹥》:“尔酒既清,尔~既馨。
”
泚
cǐ①清澈的样子。
谢眺《始出尚书省》诗:“寒流自清~。
”【又】鲜明的样子。
《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
”(有:形容词词头。
)②汗水流出的样子。
苏轼《蜜酒歌》:“六月田夫汗流~。
”【泚笔】用笔蘸墨。
《新唐书•岑文本传》:“敕吏六七人~待。
”(敕:命令。
待:等待。
)